白洋淀年谱简介。
《白洋淀编年史》作为一部描写白洋淀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日、与当地地主和其他恶势力斗争的小说和散文集,收录了他在1939至1950年间所写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包括《莲花湖》、《芦花当》、《冲锋》、《芦苇摘一蒲台》等。
这篇文章充分表现了战争年代人民对幸福与和平的向往。孙犁通过对白洋淀百姓生活的描写,用天真无邪的文字勾画了时代的未来,用文学的美表达了普通人的愿望。
创作背景
从1939到1950,抗日时期,作者与白洋淀人民和当地地主等恶势力进行了英勇斗争,写下了这些小说的随笔。
扩展数据:
《白洋淀年谱》是作家孙犁的代表作。《白洋淀编年史》作为一部描写白洋淀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日、与当地地主和其他恶势力斗争的小说和散文集,收录了他在1939至1950年间所写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包括《莲花湖》、《芦花当》、《冲锋》、《芦苇摘一蒲台》等。
这篇文章充分表现了战争年代人民对幸福与和平的向往。孙犁通过对白洋淀百姓生活的描写,用天真无邪的文字勾画了时代的未来,用文学的美表达了普通人的愿望。
孙犁,1913-2002,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孙犁一生从事写作,是中国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家之一。
作品的特点是景物与抒情的融合,充满诗意,被称为“诗化小说”。影响很大,形成了相当数量的“河北作家——白洋淀派(荷花淀派)”。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传》、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莲花湖》、散文集《金门的故事》、散文集《文学短评》。
1958年,其创作被收入《白洋淀年谱》。孙犁、赵树理、周立波和刘清被称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诗人”和“四支铁笔”。
作品评价
孙犁的创作有一以贯之的风格,他的散文充满了抒情的味道。他的小说看似不讲究章节结构,但从不分支。他以一种有说有笑的平静态度描述着不断变化的局势。好处是他虽然搞笑,但不轻浮。
——茅盾
他这种孤独冷清的状态,是他自己的选择,也是他所期待的。他是现代社会的“大隐士”。他一生恪守清高清贫文人。这是文坛上独一无二的声音,让我们后来止步于大山。
——莫言
读孙犁的文章,比如读石门明的书帖,一笔一画都很舒服,也可以想见书法家写书的自由。孙犁一生不在官场,也不去热闹的地方。他是一位儒家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学者。
——贾平凹
孙犁“不以急功近利的一时之效代替文学的独特使命”。
——铁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白洋淀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