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偶的相关性评价

作者用看似八卦的笔墨,写出了这座城市的贫穷与荒诞。例如,一辆自行车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稀缺而珍贵的。比如华侨回国探亲,被蜂拥而至的国内亲戚瓜分。比如因为没有布票和计划票买衣服,父亲不得不放弃参加女儿的婚礼。比如城市第一美女已经放弃了初恋,嫁给了疑似梅毒的有钱华侨子弟,比如混居小木屋,涂鸦厕所,公共卫生间永远不换的洗澡水,还有一块肥皂,一双丝袜等等。再比如,看活人在刑场被枪毙,成了城市里的一种休闲;女性在公共澡堂洗澡也要穿整洁的内衣;陆某秋、柯一立欲偷禁果,被荒谬地定性为强奸罪。裴达峰对生命的拷问,应该是以偷窥女浴室、闯入产科病房、被流氓追逐殴打、当众示众而臭名昭著为代价的——作者以平民化视角、分散化视角的闲笔,很容易击中读者的记忆,使人不知不觉地处于被还原的历史中。

柯一立死了。吕默秋、裴达峰先后入狱。一天后,这个团体解体了。在沉重的历史面前,没有幸存者。裴达峰、陆墨秋、柯一立代表了一代人的人生悲剧,真正的凶手是那个畸形而荒诞的时代。在社会和历史面前,个人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无论人们如何挣扎,命运就像一个被施了魔法的木偶。

许多年以后,定居在密西西比河畔的鲁摩楚,在异国他乡,坐不起年轻女子的雕像。死去的母亲奇迹般产生的母亲和婴儿的传说,母亲和婴儿的雕像,这在吕默秋看来是生命轮回的隐喻,让他突然明白,当年死胎的婴儿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他的纯洁,他的青春,他另一个生命的荣耀和梦想,在出生的那一刻就被无知愚蠢的文化扼杀了。生命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他还没“出生”就失去了母爱!柯一立与雕像的奇妙相似,引发了人物对历史与个人命运关系的理解与反思,成为顿悟的媒介。

作为一部复调结构的小说,作品的第二部分是对人性的探索。作者从性的角度,探索人性的微妙,达到了很深的境界。故事紧扣性启蒙的观点,从精神和肉体两个层面进行回望和追溯。作品以裴达峰、陆墨秋、金三个男性人物为中心,可以代表男性性启蒙的三个方向(性启蒙,现在看来没问题,当年困扰了一代年轻人)。裴达峰的迷茫纠结在生理层面,对女性生理器官的顽强兴趣,因为对生命的怀疑和好奇,近乎偏执。他和阿云发生过关系,但他不爱他。他是一个风华正茂独居的鳏夫,心思缜密却救不了自己,最终导致了接生杀人,锒铛入狱。金的性启蒙以家庭的婚姻和交配为目标,代表了社会道德长期认可和接受的性方向。金长得丑,但他精通音乐,热爱读书。他以书为媒,精于算计,最后结了婚。然而,在大喜的日子被强行闯入的花圈,似乎为这对夫妇的未来埋下了一个悲鸣。陆默秋这个人物的刻画细腻深刻感人。从懵懂冲动,到性与爱混杂的烦恼,从被判劳教到自暴自弃,再到流浪多年,到达辉煌的终点,一段段少年性在人物心中堆积,久久难以释怀,完整再现了一个男人在性启蒙中成长的心理轨迹和心路历程。尤其是对墨秋在少年性启蒙之初的状态和心理的写实描写,空灵生动,曲折自然,成为这个人物的一大亮点。代表男性性启蒙的三个方面相互印证,相辅相成,是那个畸形时代的典型,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印记。这么多年,墨秋像浮萍一样漂泊在世界各地,不敢正视自己内心的渴望。在异国的雕像前,他得到了启迪,学会了归属的怀抱,决定开始写作,不再漂泊。这一刻,人物形象丰满,人物性格悄然完成;人物和作者的内在重叠,具有极大的张力和艺术魅力。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特别关注女性的性别压抑和伴随着痛苦的女性性别成长史。布偶的故事说明,在那个愚昧荒诞的年代,男人的性别成长和性启蒙并不血腥。记不清是哪位哲人说过:性经验让男人成长。《布偶的故事》是一部男性从少年向成年过渡的纪实文本,也是一部男性性别成长史。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殊时代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重缺失,只是作者探索人性的必要铺垫和文化背景,是一种叙事手段和阅读策略,是凸显当年种种爱情和人生悲剧的注脚。作者通过写作探索人性,才是作品的真谛和主题。换句话说,无论是对那些年的历史回顾,还是历史夹缝中人的命运,显然都不是作品的终极目标。事实上,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人,总是受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各种关系的制约,个人的人生经历也总是充满着特定历史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历史进程中的每个人都需要抓住每一个逝去的瞬间,给予他人更多的温暖、理解和体贴。只有这样,荒谬才不会重演,苦难才不会重演。布偶展示和呼唤对全人类的爱和终极关怀。

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布偶的语言技巧。那些独特的艺术发现的细节描写,犹如行云流水,让人赞叹不已。比如裴花园的描写,脚走在草地上的感觉,花的形状和香味,比如人在各种黑暗中对光的感受,对人的气息的捕捉,比如少年墨秋出狱后的嚎叫,成年墨秋在雕像前的长时间沉默,都是准确而精彩的。故事写的多视角,视角分散,叙事适当留白。所有的小说都有一种诗情画意的基调,自然会把读者带入一种沉思默想。作品充分调动了作家丰富的文化积淀和见多识广的优势,将自然主义、神秘主义、现实与超现实主义、文化地理、宗教、心理学、诗学、催眠等文学和美学手段无缝编织。,让这部小说丰富多彩,呈现出大家的氛围。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文字,可以抵御岁月。它的存在不会萎缩、消亡,也不会被电影、电视、互联网、各种电子产品等现代媒体的蓬勃发展所取代。它藏在人们的心里,把它生命的芬芳浸透到人们汩汩的血液里,它总能调动起所有人的经验和生命的储存,让曾经稍纵即逝的和个人的美好感受一次又一次地到来。这种文字被称为文学。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记忆力很强,有一颗拥抱人类的温柔的心,能用自己的个人叙事一次又一次地呈现美。这样的人被称为小说家,陈赫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