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偷袭。为什么邓艾和魏延的差距这么大?

小说《三国演义》的后半部分讲述了两个关于“偷袭”的故事:魏延的《子午谷奇兵》和邓艾的《关卡重重的偷渡》。两者都是偷袭。为什么两者差距这么大?

首先,两国实力差距很大。三国末期,蜀汉政权逐渐衰落,而曹魏仍有强大的实力,尤其是在军事上。蜀汉率全国北伐,曹魏可以调动西线兵力防守。魏延计划的目标是偷袭长安,只有五千人。即使他成功了,他也会独自深入,会被敌人包围。邓艾偷渡到阴平又是另一番景象。邓艾背后是曹魏的强大实力。邓艾的偷袭,其实属于印第安纳琼斯。即使失败,也不会影响曹魏整体的军事行动。这是魏延的策略所欠缺的。

其次,两者开战的时机也大相径庭。在魏延的计划中,兵出子午谷,攻打长安。当时长安外围还有数万大军。如果消息传来,魏延势必首尾难顾。另外,如果诸葛亮的部队没能牵制住他们,魏延的部队很可能会变得“孤军奋战”,有被消灭的可能。邓艾出兵时,姜维的部队在剑门关。汉中虽然还在姜维手里,但那时候姜维最终还是会牵制自己,扶持成都,所以邓艾攻下绵竹后,成都就成了一座孤城。

其次,两者的战略目标价值观也大相径庭。三国时期,长安是曹魏政权非常重要的据点,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非常重要。也正是因为如此,魏延才想突袭长安。当时对于曹魏政权来说,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许都和洛阳,关中地区的长安只是一个重镇。长安的得失只是决定了梁勇和关中的归属,最多是一场战争。一旦邓艾偷袭成功,成都将近在咫尺,成都将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这对韩曙政权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成都保卫战的成败,决定了蜀汉政权的存亡。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最后,两者的后勤保障也决定了胜负。虽然都是偷袭,但是魏延的战略最大的缺陷就是孤身深入,只依靠子午谷,给后勤保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果长安久攻不下,后面的路又被堵死,魏延的部队势必面临全军覆没的局面;邓艾偷渡到阴平是另一番景象。虽然后勤保障有问题,但这是在敌人背后作战,不用担心被敌人包围。绵竹攻陷后,成都指日可待,压力不大。

总之,邓艾的奇遇,无论从军队、形势、目标价值来看,都比魏延的战略好很多。他的偷袭实际上是压倒蜀汉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魏延的偷袭更像是想让曹魏措手不及,对关中地区造成极大的打击,所以两者的结局必然大相径庭。

邓艾的成功不仅彻底扭转了魏军的困局,还逼成都投降,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实就算诸葛瞻不败,姜维也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邓艾的成功,当然是因为他伟大的精神和强大的战斗力,但还是有运气的。这就是“塔”的* * *本质。而魏延的策略缺乏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成功的可能性不高,这也是两者最大的区别。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订阅源稚生。本文由作者原创,如有不全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