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池中鱼 怎知池中事
子非池中鱼,怎知池中事的意思是你不是池里的鱼怎么知道鱼的事情,典故出自庄子子非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由于他们的出发点不同,视角不同,所以也就必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尽管,最后庄子抓住了“安知”这个概念的多义性,通过偷换概念,驳倒了惠施,但事实上这样的论辩永远也不可能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