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不会打动人心?
地位高的人偏爱为自己树碑立传,如果抱着这一目的做些善事,他们是很难如愿的。善是发自内心的,夹杂功利的善不会打动人心,也不可能持久。
南梁的开国皇帝萧衍以礼佛行善著名,他为此念念不忘,总是问别人说:“朕做了那么多善事,数不胜数,谁能和朕的功德相比呢?”
满朝文武吹捧他说:“陛下一心向善,天下受益,陛下就是在世的佛祖啊。”
大臣沈约是萧衍的旧部,早在萧衍担任南齐朝雍州刺史时,沈约便陪伴左右。沈约对萧衍的行为并不看重,他对萧衍说:
“陛下执掌天下,百姓都是陛下的子民,现在天下混乱,陛下不该因为礼佛而忽视了百姓的甘苦。礼佛有功,救助百姓功德更大,这才是当务之急啊。”
梁武帝不高兴,他夸耀说:“朕建宝刹无数,必将传诸后世,这是人人可见的。你说的那些功德,后世哪里能看得见呢?”
都城建康有座同泰寺,是当时南梁最大的寺庙,有僧侣数千人之多。公元527年,梁武帝到同泰寺进香,竞穿上袈裟,当了二天的和尚。
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梁武帝对大臣们得意地说:
“自古帝王,有朕这样虔心礼佛的吗?朕是为天下百姓求福,百姓还不会感念朕的大功大德吗?上天也会因朕的缘故而保佑梁国,世世昌隆。”
公元529年,梁武帝又一次到同泰寺舍身,一住多日,拒不回宫。大臣们劝他说:
“陛下礼佛爱民之心人皆可见,自不必真的做个佛家弟子。现在天下政务急需陛下处理,陛下不能撒手不管啊。”
梁武帝表面上十分坚定,他说:
“世上多灾多难,都是人们不敬佛的缘故,朕自求辛苦,侍奉佛祖,本为天下人消灾,有谁能了解朕的苦心呢?”
这件事轰动了朝野,不少人都加入到了劝谏皇上回心转意的行动中。
沈约也苦劝梁武帝说:
“陛下的善心天下皆知,然陛下不理国事却是不善了。此时倘若敌国来攻,而我军不备,朝廷无主,岂不酿成大祸?”
梁武帝对沈约的话也不理不睬,随口拒绝道:
“有佛祖佑护,敌国若攻也是有来无回,卿不必担心。”
僵持了两个多月,大臣们无奈捐出钱一亿,这才把梁武帝从同泰寺中“赎”了出来,闹剧收场。为了显示仁慈宽厚,萧衍对皇亲国戚特别优待,无论他们有多大的罪也不予追究。他对大臣们说:“朕笃信佛教,不是假的,朕不追究你们的罪过,只希望你们感恩报国。从前帝王多有杀戮,朕不忍那么做啊。”
有人担心法度废弛,上书反对说:“刑罚是治国的方略和措施,如果没有刑罚的威慑,人们便会行奸作乱,岂能一言废之呢?陛下这么做不是仁慈,这无异是纵容犯法害国。”
梁武帝见书便笑,他对大臣们说:“朕的宽厚,只对士大夫而言,而对暴民贼盗,则要加力打击。暴民贼盗没有感恩之心,朕不会对他们手软。”
当时梁朝法律规定:普通百姓一个人被认定犯罪时,父母妻子都要受到惩罚。一个人逃亡,全家都要逮捕下狱。
有鉴于此,沈约私下对其家人说:“皇上好大喜功,贪恋虚名,皇上做的善事都是做给别人看的。皇上这样收买人心,用意太过明显,其实哪里管用呢?”
侯景之乱时,建康城被侯景叛军所围,梁武帝把皇帝诏书系到风筝上,命令各路勤王大军攻打叛军。各路统帅都不听命,建康城很快陷落,萧衍也困饿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