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室温超导”的论文有哪些重点内容?
“韩国室温超导”论文的重点内容如下:
1、这篇论文报告了在固相法下首次成功合成出可在室温、大气压条件下工作、具有灰黑色外观的稍加修改的六方晶体结构铅磷灰石超导体材料LK-99。
2、LK-99的超导特性通过关键温度(Tc)、零电阻、关键电流(Ic)、关键磁场(Hc)和麦斯纳效应等测试证实。
3、LK-99的超导性起源于Cu2+离子取代Pb2+离子导致体积收缩(0.48%)带来的细微结构畸变,而不是外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4、体积收缩引起的应力作用在Pb构成空间群为P63/m、点群为176的六方晶体结构柱状体界面,使界面发生畸变,与参数为a=9.843 ?和c=7.428 ?的铅磷灰石相比,晶格参数为a=9.865 ?和c=7.431 ?的LK-99略有收缩。因此产生的内部应力在磷酸盐([PO4]3? )内的Pb和O之间通过一维链产生异质结量子阱,限制了电子的扰动,从而产生超导量子阱(SQW)。
5、EPR结果确认了LK-99中存在SQW。实现这一点的方法是,电子可移动状态数量必须受到显著限制,即晶格中电子的扰动减慢,处于该状态的电子必须处于电子-电子库仑相互作用足够频繁以表现出液体性质的某种动态平衡状态。超导电子可能通过SQW间的隧道效应传导,使电阻为零。
6、作者声称当使用化学气相沉积将LK-99薄膜沉积于非磁性铜片样品时,LK-99表现出对磁场的响应可能是迈斯纳效应。纯铅磷灰石是绝缘体,但作者声称铜掺杂的铅磷灰石形成的LK-99在适当温度(<400K)和压力下是一种超导体,或者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是一种金属。
闻海虎谈“韩国室温超导论文”
就近日人们热议的“若真立即能拿诺奖的‘韩国室温超导材料LK-99论文’”,7月28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闻海虎接受采访的时候向澎湃科技表示,“真的很热闹,但也不奇怪的,因为这个事情很重要。”“大部分(热议)人都不是做超导的。”
“我们仔细分析了他们的数据,从三个方面——电阻、磁化和所谓的磁悬浮,都不足以说明它是超导现象(材料)。”“我们判断(它所谓的超导)极有可能是个假象。”
对于重复实验,闻海虎表示,“其实我们都不想做,因为我们判断它不像超导,后来也派了一个同学在做着。国际上很多组都在重复。凭我们的经验看,(目前论文公布的数据)不足以说明它是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