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运用白术治疗疾病的临床经验(二)
白术加麻黄:解表除湿,代表方剂麻黄加汤剂。《金匮要略》“湿体烦痛,宜用麻黄加术汤使其出汗。太阳下湿,胃寒,腰酸无汗之证,加上关节剧烈疼痛,舌苔腻腻,应伴白术,说明不仅寒,而且湿。麻黄有发汗作用,白术也有一定的发汗作用。配伍特点:麻黄有术,虽发汗不致多汗;麻黄可以通过手术获得,它可以治疗表里潮湿。本方为解表湿微汗的代表方。临床应用:湿盛痹证;寒湿痹阻,营卫失和的荨麻疹;肺炎,表寒湿,肺气不宣,水路不通。其配方: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能解表、祛湿,治“劳乏疼痛、发热、日晕者”。
白术加桂枝:健脾化气,代表五苓散。【主治】太阳病,难以了解表邪,随经络入腑,存水于膀胱。配伍特点:白术健脾化湿,桂枝升阳化气,水解表里。其类方桂苓猪肝汤治疗“心内痰多,胸胁胀满”。现代临床治疗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膀胱炎、功能性尿潴留、产后闭经等。五苓散的经典配伍是桂枝与利尿药配伍,桂枝起到通阳、化气、利尿的作用。桂枝本身并不利尿,它把水分和湿气蒸发到体外,达到利尿的作用。白术也有利尿作用,但利尿作用不强,桂枝相得益彰。白术和桂枝的组合不仅用于治疗痰饮疾病,包括肝硬化腹水和顽固性腹水,还用于治疗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膀胱炎、功能性尿潴留和产后尿失禁。
白术、生姜:温中祛湿,代表甘草、生姜、茯苓、白术的汤药。治肾综合征:“身重,腰冷,似坐于水中……腹重似背五千钱。”也就是寒湿停留在腰部经络肌肉。配伍特点:干姜、甘草味甘,助阳,温中散寒,白术、茯苓健脾利湿。白术是治疗寒湿腰痛特别有效的药物。干姜饮用水效果很好。《金匮要略》中说,患痰者宜温药。因此,中医大师邱对舌苔厚腻者,用干姜、白术同用,以增加气化功能。干姜无论是冷饮、水饮、溢饮、支饮,都可以同时温中寒湿、温中利水,包括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痰液稀薄,似泡沫时,剂量可为9 ~ 18g。其实干姜有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干姜用了会化痰,起到化痰的作用。这就是《金匮要略》中提到的“痰者宜温药”的奥秘。脾为痰之源,白术、生姜合用,通过健脾达到化痰的效果。
白术加当归:补血健脾,代表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一女子怀了孕,腹部疼痛。主要是当归和芍药。女方妊娠,肝脾失调,气滞血瘀,湿阻。配伍特点:当归芍药养血柔肝,茯苓白术健脾祛湿。其方子:“孕与孕,白术散为主”(白术、川芎、川椒、牡蛎)。”妇女怀孕时,应经常服用当归朱三(当归、黄芩、白芍、川芎、白术)。临床应用:治疗妇科胎位不正、先兆流产、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等。内科治疗心绞痛,外科治疗慢性阑尾炎。
白术黄芪:固表健脾利湿,代表季芳黄芪汤。《金匮要略》:“风湿、脉浮、体重、多汗、风恶者,宜用季芳黄芪汤治疗。即表虚风湿证。配伍特点: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利水。水肿病表证配麻醉和手术;表证与气、术相合。其类方为玉屏风散(医方集)。现代临床治疗痹症、水肿、气喘咳嗽、腹胀、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痛风、荨麻疹等。
白术和茯苓:白术和茯苓,一个健脾利水,一个利水,属于同类药物的互补作用。代表方桂苓猪肝汤,主治:“心内有痰,胸胁胀满,头晕目眩,以猪肝汤为主治。”别喝中州了。配伍特点:茯苓、白术,健脾利湿,桂枝通阳化气。品类里有五菱粉。现代临床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内耳眩晕症、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肌炎等。
白术、附子:温阳健脾,补火生土,代表为白术、附子的汤剂。治疗阳虚型风湿病主要是从湿论治。其配伍特点为:附子温阳散寒,白术健脾利水。其配方: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生姜、甘草、大枣)用于治疗风湿,不能旋转、呕吐、口渴。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白术和桂枝)用于治疗风湿病,但疼痛不能屈曲或伸展。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记局方》)补火生土。现代临床除治疗风湿、关节痛外,还常用于脾胃病,属于虚寒证。
白术加泽泻:健脾利湿,代表泽泻汤。主治:心下有饮,人头晕,以泽泻汤为主。“脾虚而驱盲青阳。配伍特点:泽泻利水消饮,导浊下行;白术健脾利水。两药合用,清阳为上,浊阴为下。临床应用于美尼尔氏综合症、突发性耳聋、高脂血症和慢性支气管炎。加茯苓缓解迷路水肿,石菖蒲九窍,痰热加黄芩、龙胆草,气虚加党参、黄芪,阴虚加生地、石斛、麦冬,辛夷、苍耳子、防风、山楂,鼻炎加丹参、茶树根。笔者常用泽泻汤降血脂、降血粘度,包括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
后世配伍:白术加人参,白术膏,益气健脾。白术加防风,白术汤,益气固表。白术加枳实,枳实丸或枳实丸,既消食又补虚。根据严重程度决定是白术用的多还是枳实或枳实用的多。白术加肉桂,朱珪汤,温中健脾。白术加黄连和舒炼丸用于治疗吞酸噪声。白术加白芍,治腹痛腹泻止泻之合。白术和黄芪可以安胎。
笔者经验:白术加苍术治疗脾虚湿盛。白术、薏苡仁能健脾、渗淡利水,治脾虚湿盛。比如夏天,胃口不好,夏季湿重恶心,可以用白术、薏苡仁、藿香、佩兰、荷叶、砂仁。白术加藿香、苏梗,健脾化湿。白术和蒲公英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胃病。白术加八旗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白术和香椿根皮用于治疗湿浊引起的腰痛。白术加茵陈、泽泻、山楂可降血脂。
白术的剂量
仲景29方,注明剂量21方。八格用两,六格用三,三格用四,二格用五,七块半,18泰铢,1格用六泰铢。
仲景经验:用于祛风除湿,如麻黄加术汤、越脉加术汤、桂枝附子汤曲桂加术汤、附子汤加4两;化痰消饮用量较轻,如桂苓猪肝汤、泽泻汤、茯苓干姜白术甘草汤。汤的用量大,粉的用量轻,比如武陵粉18铢。
作者使用大剂量白术的经验:肝硬化腹水:白术用30 ~ 90g。炒白术与黄芪、党参、薏苡仁、茯苓、猪苓、大腹皮、南瓜皮、车前子、商陆配伍。“看到肝的病,就要知道肝传脾,首先要健脾。”白术拜土拜水,有护肝的作用。代谢综合征:白术30 ~ 60g。与茵陈、泽泻、蒲黄、茶树根配伍。“脾能散精”和“脾能主运化”治疗脾失疏泄水湿、痰瘀。治便秘:生白术30 ~ 90g。
病历的例子
陈某,男,57岁,于2012 12 13首次确诊。
主诉:腹胀2个月,伴少尿和肢体肿胀。当前病史:乙型肝炎肝硬化史。最近两个月,他出现少尿和膀胱尿,并伴有腹胀。收治于某三甲医院,确诊为乙肝后肝功能失代偿、腹水形成、肾病综合征,因病毒复制、肝功能失代偿,患者未使用激素,对症治疗,症状稳定出院。病人感到腹胀,饮食无味,乏力,小便少。目前每周静脉滴注白蛋白两次,口服呋塞米片2片半,每天3次,螺内酯片5片,每天3次。既往史:高血压、乙肝后肝硬化、脾切除术2011年。体检:沈青,面色苍白,腹鼓,按实饱满,双下肢肿胀,按实凹陷,舌红苔薄,边有齿痕,脉滑,舌下有瘀斑。辅助检查:肝肾功能:白蛋白24 g/L,球蛋白33.7g/L 2012,12。
中医诊断:腹胀(肝病血虚,脾虚失运,甚至肾水湿蕴结)。
西医诊断:乙肝后失代偿性肝硬化肾病综合征。
治疗:“见肝之病,当知肝传脾,先健脾”。宜健脾,行气利湿,消中脘。
处方:炒白术60g,茯苓15g,泽泻15g,商陆12g,薏苡仁30g,车前子(包)30g,腹水草30g,大腹皮15g,瓜蒌30g,蒲川9g。7剂,煎服,每日1剂。要求记录24小时尿量,每天早上空腹测量腹围。
复诊(2065438+2002 65438+2月20日):尿量稍增,24小时尿量900 ml,轻度腹胀,微热,食欲差,口干,大便干燥,每日一次,无腹痛,舌红,苔白腻,脉细。24小时尿蛋白7867.5毫克。治法:健脾利湿,消中满,软坚散结,利尿消肿。
药方:炒白术60克,槟榔皮30克,瓜蒌壳30克,茯苓30克,桑白皮15克,茵陈30克,商陆15克,桂枝9克,乌药9克,车前子(包)30克,蝼蛄9克,桂枝9克。7剂,煎服,每日1剂。
第七次诊断(2065 438+2003年3月7日):口干,食欲正常,进食后无腹胀。脉弦对,舌质鲜红,苔薄。2013年2月28日24小时尿蛋白1714mg,尿微量蛋白916mg,尿量1730ml。治法:健脾利湿养阴。
处方:炒白术60g、茯苓15g、腹水草30g、僵蚕12g、瓜蒌壳15g、蝉花15g、山茱萸12g、枸杞12g、乳晕65438。14剂量,煎服,每日1剂量。
随访(2065 438+2005年8月):治疗至今两年多,腹水未再出现,利尿剂已停用,自我感觉良好,尿液正常,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正常,除24小时尿蛋白量仍偏高,目前正在进一步治疗观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