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青春三部曲

在大学里,我常常一个人去上课,一个人去图书馆看书,一个人去吃饭。有的时候难免觉得孤单,不禁反问自己,我的朋友呢,我还有朋友吗?我要不要暂时放下书,和同学出去玩?然而,有一天,我看到一句话——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从此,当我觉得孤单的时候就会用句话“疗伤”。从这时起,我知道了世界上有一个人叫刘同,但是真正去了解他则是在我工作以后。

一次性买下刘同的青春三部曲——《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向着光亮那方》,在读他的文章过程中,首先让我肯定的是,这不是一篇篇高能量的鸡汤文。刘同没有说现实多么美好,而是告诉我们现实偶尔也是残酷和黑暗的,但好在黑暗之处必然有光亮。他在书中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暖心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和朋友的经历,讲述了他23岁到33岁的人生旅程。这其中有他对自己曾经犯下错误的内省,有对故人的怀念,有对亲人的爱。我不知道刘同会不会在若干年后成为像鲁迅、契科夫那样的人,被人们永远记住,我也不知道若干年后他的青春三部曲还会不会有人想起。但是,我想说,就在当下,正值青春年华的你们可以打开他的书,听听他说的话,然后在心里好好想一想,一定会有所收获。因为,他的文字是写给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的,写他们的迷茫,写他们的勇敢,写他们的善良……

在小学,也许你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考一个好的初中;在初中,也许你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考一个好的高中;在高中,也许你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考一个好的大学。但是到了大学,你也许突然就迷茫了。毕业以后该去哪工作?要不要读研究生?如果回到老家,可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我还年轻,要不要去北京闯一闯?有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正如刘同所说,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几乎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时期,刘同也一样,因此,他记录下了自己二十岁之后的每一个日子,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了解自己。

十几年过去,当中信出版社的编辑看完他200多万字的十年日记后,连夜通过邮件告诉他,想要从中精选15万字,出一本让年轻人不再迷茫害怕的书。事实上,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的确给了年轻人不少的鼓励。有这样一个例子,刘同在一所大学的活动现场,一个女孩当着几千人的面说了一段话:“我高中毕业的时候,老师对我的家长说我没有什么才华,最好的出路就是相夫教子,我父母也是这么计划的。后来我生了一场重病,那时看了《谁的青春不迷茫》,它让我觉得我应该多尝试一下自己的人生,万一实现了呢。”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迷茫的时候,尤其是在十八岁至二十八岁之间,从封闭的校园慢慢走向社会,从学生逐渐向工作群体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常常面临选择,然而,有的时候选择越多,就更加不知道如何去选。躲在象牙塔里,还是在大风大浪中拼尽全力闯一闯;别人都认为我很平凡,那我是不是就要甘于这种平凡?当你梦想中的自己与别人口中的自己相互打架的时候,不妨读一读刘同的文字,就像这个女孩一样。你并不缺少才华,只是你身上的闪光点没有被发现,你需要的是一个勇敢的过来人对你的鼓励,你可能并不需要外界给予多少物质上的支持,你需要的只是一句鼓励的话。

“一场无悔的青春,不过是不要脸、拼了命、尽了兴”。不在意结果,不在意成败,不在意别人如何看你。只要你有理想,拼尽全力去追寻了,即使结果并不尽如人意,那也不要紧,因为你已经做到了不辜负自己。相反,如果你的命运被别人左右,当你后悔的时候,也许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也许需要莫大的勇气去选择。在《生活可以比药苦,也可以比蜜甜》(选自《向着光亮那方)这篇文章中讲述了彬姐的故事,彬姐在国企工作了十几年后来突然要从稳定的岗位上辞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可想而知,彬妈妈甚至以断绝母女关系为由阻止女儿的决定,但是她最后还是选择辞掉工作,开了一家淘宝店。彬姐说:“以前在单位忙前忙后好像都是为了讨好各种人,现在忙前忙后都是为了自己,好久没有这么充实了,过去的十年好像一点压力都没有,过一天算一天。现在每天都很期待第二天到来,因为你不知道可能发生什么。”她后悔了,但是也愿意为后悔买单。彬姐付出了十年的大好时光,当她与十年味同嚼蜡的生活挥手告别时,我们感受到的是她勇敢。如果你现在还年轻,是否应该想一想如何追逐理想。如果你在一条自己不喜欢的路上已经走了好久,鼓起勇气回头才会让自己在剩下的日子里,不那么委屈自己。

如果说《谁的青春不迷茫》是让年轻人走出迷茫的书,那么《向着光亮那方》更多的为我们讲述了如何与人相处以及生活中每一个令人感动的瞬间。《为什么最亲近的人反而离得最远》这篇文章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刘同常常听爸爸说同妈妈当年非常漂亮。但是自从他出生后,妈妈就变成了家庭主妇,不打扮,也不买贵重的东西,一切从俭。现在妈妈年纪大了,刘同很想让她打扮一下,看看她漂亮的样子。(在这里,我更觉得刘同是因为长大了,也工作了,看见妈妈为家庭而操劳,那份孝心促使他想去为妈妈做点什么。)刘同带着妈妈去商场买衣服,他觉得好看的衣服,刚拿出来给妈妈看,同妈妈“绝情”的说到:“不好看,不要穿。”就这样,刘同每拿出一件,同妈妈都立刻说不好看。一家,两家,三家,家家如此。刘同终于绷不住了:“你到底要怎样?今天的目的就是买衣服,你看都不看,试都不试,就一口否决,早知道如此,我干嘛要浪费时间陪你上街买衣服呢?”同妈妈最后终于安下心来答应买一件衣服,但是看了一眼标签觉得太贵,又开始说不喜欢了,然后买衣服这件事就在母子之间的争吵中以失败而告终。刘同与妈妈之间这样的小摩擦还挺多的,深层原因就是两代人的消费观念不同,也可以理解为代沟,刘同觉得自己现在经济已经独立,可以为家庭分担更多了,希望爸爸妈妈安享晚年,生活过的更好一点,常常想给他们买点东西,比如新的电饭煲、腿部按摩椅等等。但是同妈妈的观念就是生活应该节俭,不要浪费钱。其实都没有错,他们的出发点都是替最亲近的人着想。

在经历了周而复始的争论后,刘同在一次回乡的列车上很认真的思考了这个问题,他决定在无法改变妈妈的沟通方式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方式,把妈妈这辆运行了几十年的列车带入另外一个轨道。回到家,刘同说:“我给你和爸爸定了两个特别好的枕头,对颈椎好,而且有薰衣草的味道,能让你们的睡眠更好。”听到这话,同妈妈的态度依然是“不要不要”。然而这次刘同克服了和妈妈的争吵,他说:“其实我能接受你拒绝我,也能放弃给你们买东西的计划。只是我在想,每次我向你提出某个建议的时候,你真的有在心里或者脑子里想过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吗?它的样子、它的好处、它的颜色、它的功效、它的价格、它在哪里买的……你有想过这些吗?还是说,你根本听都不听,直接拒绝了。”同妈妈一时语塞。刘同接着说:“但是你知道吗?我在给你和爸爸买一个东西之前,我要问很多朋友,要上网查很多资料,要对比价格,还要看是不是真的适合你们,以及很多用过的人的评价,做这些事情要花费我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最后我确定之后才会鼓起勇气,很兴奋的跟你说这个决定。但是你一秒钟就拒绝了我。我后来想通了,其实你用不用这些,我都尊重你的意见。我生气的原因是我觉得你非常不在意我为你做的一切。”同妈妈一听,连忙说:“不是这样的,我只是怕你浪费钱。”刘同继续说:“暂且不说是不是浪费钱的问题,我只想把我的感受告诉你,如果是因为钱,我们可以直接说钱的问题,但我希望得到你和爸爸的肯定。以后不要一上来就否定我做出的努力好吗?”同妈妈点点头,从这以后,对于儿子的孝心都表示欣然接受。

当我们二十几岁的时候,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在自己的家庭也会出现。你陪着爸爸妈妈上街买衣服,他们总是偷偷的看看标价,要么直接说这个不适合我,要么假装试试,然后说颜色、款式不好,总之理由很多。常常是陪逛了一天,最后买了几双袜子回家了。但是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没有认真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甚至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刘同却用经历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避免争吵,如何处理这种家庭关系。为什么最亲近的人反而离得更远?其实是因为两个人的思想不在一个频道上,沟通不畅。面对问题时,如果我们能静静地想一下,也许就会找到解决的办法了。假如下次你想给爸爸妈妈买什么东西,他们不舍得花钱,你可以直接拿刘同的这篇文章给他们看,相信他们也会理解你的一片孝心,更重要的是不必再让争吵影响到家庭和睦。

在刘同的青春三部曲里,这样一个个贴心的小故事很多,你都可以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的影子。他没讲什么大道理,就是在给读者讲自己的经历,自己处理问题的办法,等等。所以,读起来会让人觉得非常贴近自己的生活。青春三部曲的读者更多的集中在十八岁到二十八岁的年轻人,因为他们读起来更有体会,这可能跟刘同的年龄有关,跟他写的内容有关。现在的刘同33岁,他写的也都是自己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事,年轻读者读起来感觉没有隔代感,能够产生***鸣。此外,读刘同的文字会感觉非常轻松,他习惯于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在《从开头看到结束》中讲述了刘同与娘娘、小白的故事,娘娘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孩子,性格非常洒脱,和刘同、小白是非常好的朋友。下面是来自原文的一段对话:

“老天真的是公平,你长成这样,却拥有一副好嗓子。”我和小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吐槽她的机会。

不是不喜欢她,也不是故意让她难堪。弱小敏感者才会把吐槽当成伤害自己的暗箭,强大前行者只会把吐槽当成加速自己成长的武器。

“老天当然是公平的,你俩那么二,所以此次都拿二等奖学金,以维持世间的平衡。”

“你嘴那么毒,嫁的出去吗?”

“这叫风趣,你们脑子那么蠢。有未来吗?”

哈哈哈哈,每次都是我和小白大笑着离开。而每输给她一次,就像暗地里给她加了一层抵御外力的盔甲,感觉好棒。

一个学生时代的嘻嘻哈哈以这样的形式展现出来了,他们的青春有着时代的气息。今天的我们读到这些,仿佛一切都是昨天的我们。

刘同的文字里有泪水,有感动。校门口卖臭豆腐的老婆婆、小餐馆里的一家三口、CD出租店里的女服务员……大大小小的人物都出现在了他的文字里。一个个感动的瞬间展现在你的眼前,发现那些人、那些事离自己真的很近。那些我们平时忽略的细节,刘同全部写出来了,当你慢慢读完,发现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贯穿整本书的都是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