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摩拉的幕后制作

无论是专业演员还是非专业群众演员,都对他们在影片中的表现印象深刻。影片犀利的视觉风格准确地展现了卡莫拉人民朝不保夕、险象环生的生活状态。原著作者萨维亚诺在42个国家和地区的忠实读者也为电影建立了坚实的商业前景,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影的画面和声音给观众带来了不同寻常的冲击。Fandango Portobello已经出售了这部电影在七个地区的发行权,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和奥地利。戛纳电影节放映前两天,影片在意大利400片银幕上映(因为影片使用那不勒斯方言,要加意大利语字幕)。虽然电影的周末票房还没统计出来,但是泛滥的好评已经说明了一切。

《蛾摩拉》结构混乱、缺乏脉络、叙述模糊,无疑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导演只在片尾加了一点字幕,蛾摩拉是巨大的经济来源。他们曾经参与过纽约世贸中心的重建工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电影在戛纳首映当天,意大利报纸头条总是被两条新闻占据,一条是关于那不勒斯正在发生的垃圾危机的报道(由蛾摩拉组织控制的垃圾处理行业是电影《蛾摩拉》的亮点之一),另一条是吉多·阿比南特被捕的消息。他是分裂主义者的领袖,他用野蛮和毫无保留的行为反对对手迪劳罗派,这也是这部电影的重点。

澳大利亚黑手党的新职业卖盗版DVD

2008年10月23日,法新社报道称,虽然据透露,意大利南部黑手党分支卡莫拉的畅销小说《蛾摩拉》遭到意大利黑手党的谋杀威胁,但黑手党集团卡莫拉却通过出售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盗版电影大赚了一笔。据意大利著名报纸《新闻报》(La Stampa)周四报道,卡莫拉从那不勒斯出发,向全世界出售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盗版电影。这种盗版是街头小贩和报摊卖的。意大利检察官办公室的假冒和盗版问题专家楚克萨克瑞科·祖卡雷利表示,他对此并不感到惊讶。他说,卡莫拉集团在中国投资生产CD和DVD,然后销往世界各地。萨维亚诺的小说《蛾摩拉——卡莫拉之旅》揭露了卡莫拉黑手党帝国及其商业、成员和头目。仅在意大利,这部小说就售出了约654.38+0.2万册,并被翻译成42种语言。以此为基础的电影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银棕榈奖,并获得奥斯卡提名。

《蛾摩拉》中出现黑帮头目“本色”,因暴露身份被捕。

在61戛纳电影节上,由马提欧·加洛尼执导的意大利电影《蛾摩拉》一举夺得“评审团奖”。影片根据罗伯特·萨维亚诺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以新闻的形式揭露了那不勒斯黑社会的残酷内幕。令加洛尼惊讶的是,这部黑手党大片不仅让观众大饱眼福,还为那不勒斯警方破案提供了重要线索。当地媒体称,戛纳电影节期间,意大利当局为了加强宣传,要求国内电视台轮流播放其参赛影片。一天,当那不勒斯的监狱正在为囚犯放映《蛾摩拉》时,一名前黑手党成员突然惊叫道:“哦,天哪!那不是我们的老板乔瓦尼·范·诺索吗?他是怎么拍电影的?”随后,其他几名犯人也相继认出了此人,放映大厅里发生了小骚动。狱警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联系制片方,随后循着踪迹,很快将范·诺索逮捕。原来乔瓦尼·范·诺索是那不勒斯黑手党的重要头目。《蛾摩拉》剧组在当地招募群众演员时,老牌影迷法诺索(Fanoso)因出色的表演天赋被剧组抓住,在影片中扮演了一名杀死两名少年的职业杀手。当然,谁也不会想到,这竟然是他的“本来面目”。警方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乔瓦尼·法诺索犯下了许多罪行。我们一直在追踪他,但我们从来不知道他的长相和地址。没想到,他在狱中被同伙认出来了。据我们所知,在黑手党的世界里,有一条戒律是不能出卖自己的同伙,违者会被残忍处死。范·诺索的同伙之所以‘出卖’他,可能是因为他们太吃惊了,忘记了黑手党的戒律,忍不住脱口而出。”《蛾摩拉》的贡献在于电影和社会的意义,让人们想起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这部电影揭露真相的勇气令人震惊,电影的创作者因为黑帮的威胁不得不受到警方的保护。此外,电影本身在影像和叙事上的创意也不容忽视。

这部电影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因为涉及敏感话题,作者从创作之初就受到当地黑社会的威胁。5438年6月+2008年10月,小说中描述的意大利那不勒斯黑手党原型卡莫拉发出最后通牒,要在2008年圣诞节前杀死这位29岁的作者。

导演马提欧·加洛尼也有同样的勇气。他本可以选择虚构的手段来达到同样的目的,但他却执着地忠于原著精神,用手持摄影、不加修饰的镜头语言和不专业演员的表演来呈现一个危险而残酷的社会。毫无疑问,它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部黑帮片,因为制作它的压力太大了。

对于蛾摩拉来说,“勇气”二字的光辉掩盖了电影本身的艺术创造。影片中的五条线索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错综复杂的叙事结构也没有围绕一个故事核心展开。片尾戛然而止,直到片尾字幕才给出背景描述。显然,这一切都是导演有意为之的结果。他故意打破时间体系,用空间来结构化。这些空间也是影片的主角,事件发生在这些空间中,这些空间相互关联,勾勒出黑势力的谱系。这一切都是导演的用心和独到之处。

《蛾摩拉》在2008年戛纳电影节上赢得了感人的赞誉。影片放映后,观众掌声经久不息,影片最终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