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如何转移

天命如何转移陈述如下:

近年来,“大一统”与“中国”“天下”这三个概念不仅在史学研究中备受瞩目,更是引起广泛公众兴趣的议题。何谓“中国”,如何论述“天下”,“大一统”与前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何在,又具备何种独特重要性?

在最近由世纪文景出版的新书《“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中,本书作者,著名历史学家、“新史学”倡导者、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历20余探索深耕,尝试激活传统政治概念的当代学术价值,把“大一统”作为方法,在打通政治史、社会史、思想史的跨领域研究实践中,开启理解中国的一种全新视角。

微观史强调“眼光向下”,聚焦历史中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和小事件,从细枝末节见微知著,具备亲切可读、故事性强的特点,最近数年来备受公众青睐。《“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一书则逆微观史热潮,另辟蹊径地采用了“眼光向上”的视角来重新书写和发现历史。

什么是“统治”?什么是“清朝统治”?当我们尝试讨论上述根本性问题时,会发现如果只采用“眼光向下”的单一基层视角,确实难以对之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释。

本书由此引入了帝王、中层官僚与基层社会的多元视角,自上而下,层层分梳有清一代的统治与治理问题。通过描述清帝“教养论”如何施诸学者型官僚,诠释帝王经学,分析清帝改造五伦次序以倡“尊王”思想等方面,本书清晰勾勒出清帝如何吸纳和改造前朝对“正统”内涵的定义,从而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正统观”。

本书特别强调的是,对于疆域辽阔的有清一代而言,“一统”占据了“正统”中最为关键性的首要意义,而清朝“大一统”观在基层的落实则离不开中层官僚对清帝“教养论”的吸收认同与贯彻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