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和人的点评鉴赏
1. 整个过程描写细腻,书中刻画的人物比较多,其写作类似记叙文,使人能认真读下去。
2. 作者文学知识丰富,大量引用了唐诗,宋、元的词。作者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从国民党中间派来描写,通过中间,展开极左、极右及左右逢源,忽左忽右的人物,并时刻用***产党人柳苇及其兄弟来作童霜威的引路人。着重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对中国***产党的认识及所作所为,代表了国民党当时的实际情况及腐败现象,也说明了***产党为什么能够战胜国民党的主要原因。
3.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比较好。比如:柳苇和方丽清,时刻对照她俩的思想、气质、性格;***产党和国民党的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等。
4. 作者能用一句话把一个人物介绍完整的手笔实在高超。但是整个作品中比较啰嗦,什么事情的来龙去脉介绍的都比较多,有时让人无法忍受。 一、这是一部具有诗史品格的巨著。作品以主人公童霜威、童家霆父子在抗战全过程中的飘泊行踪为线索,表现从1 936年12月西安事变到1946年3月抗日胜利、内战迫在眉睫这一段时间的中国社会生活,人物的行踪遍布沦陷区和解放区以外的大半个中国。“这种全景式的时空结构在意义蕴涵上有史的效应,也为人物的描写设置了一个放眼神州、俯仰古今的宏大背景,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拥有强烈的史诗意识,作品具有突出的史诗结构和鲜明的史诗风格”。
二、主题思想的哲理高度。作者“力图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表现时代,进而上升到‘战争和人’的哲理高度”。“全书总题《战争和人》,虚化了抗日战争的时空特指性,则可见出作者寄寓着对题材的哲理超越意图。”
三、从题材上弥补了描写抗日战争小说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反映抗日战争的新中国文学中,作家一直著意于中国***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斗争,而鲜有表现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特别是表现战争在国民党高层人士中引起的深刻分裂和分化。《战争与人》弥补了这一缺陷。小说保持了一个“特有的聚焦点,“那便是深厚悠远的民族文化精神与抗日战争这个特殊时期的风云突变相结合,终于熔炼、浇铸出了一个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的、集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于一身的爱国民主人士这一社会阶层。”这也是前此反映抗日战争小说所“不曾认真触及过的社会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