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被欺骗:只要有欲望,就有被欺骗的可能。

在余华的小说《活着》中,年轻的傅贵流连于赌场,相信他可以赢回父亲失去的财产。众所周知,在与龙儿的最后一次打赌中,傅贵起初赢了一两次。他相信自己的运气就要转了,但在半夜,干坤天翻地覆,倾家荡产。直到那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其实,骗局不仅仅存在于小说和赌场,现实生活中也有。搜索引擎输入“被骗”二字,可以找到很多相关新闻。

那么,为什么总有人被骗呢?所有骗术的背后,有没有共性?之前我一直把出轨归结为骗子太聪明,被骗者太愚蠢。直到看了《我们为什么被骗》这本书,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本书作者康尼科娃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并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她是畅销书《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思考》的作者,并为《科学美国人》撰写心理学专栏。

在这本书中,Konnikova讲述了历史上许多欺骗的故事,从家庭主妇到商业精英,甚至加拿大皇家海军。同时,本书对常见的作弊现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剖析了其背后的心理规律,并给出了一些防止被骗的小技巧。

在电影《有本事你来抓我》中,莱昂纳多饰演的弗兰克可谓是一次成功的骗术。

他因为父母离婚离家出走,意外得到一件飞行员制服,他的行骗之路就此正式开启。

他冒充航空公司飞行员,免费乘坐其他航空公司的飞机;他伪造支票,利用时差,凭借飞行员身份拿到;他假扮医生,赢得漂亮护士的青睐;他假装成律师,得到了他未来岳父提供的一份法律工作。

在我们的印象中,骗子要么像间谍片里的间谍一样老谋深算,要么像画皮里的狐狸一样漂亮,要么像投机分子一样急功近利。

然而,这个叫弗兰克的骗子只是一个还没高中毕业的未成年人。他身材高挑,相貌英俊,笑容迷人,智商超群。无论谁看到他,都不会把他和骗子联系在一起。

在书中,孔尼科娃说,一个真正的骗子从不强迫别人做任何事,而是让人成为自掘坟墓的帮凶。

的确,当弗兰克带着迷人的微笑称赞银行柜台的工作人员时,那个笑得合不拢嘴的女孩完全忘记了仔细检查弗兰克的支票(当然,即使她检查了,也不一定能检查出来),甚至邀请弗兰克到柜台仔细讲解有关支票的知识。

正如Konnikova所说,诈骗游戏靠的是软技能、信任、同情和口才。而骗子,尤其是高水平的骗子,都是这方面的高手。

那么,骗子是怎么让我们上当的呢?骗钱、骗婚、骗房这些看似复杂的骗局背后,其实有一套心理学原理。Konnikova总结为以下步骤。

第一步,先预计敌机。骗子找到目标候选人,与他建立联系,初步确定对方的身份,通过对方表现出来的蛛丝马迹推断对方的生活,从而获得受害人的好感、信任和喜爱。

第二步,动之以情。骗子对受害者发起情感攻势,表现出情感和理智,通过贩卖焦虑、恐惧等来充分调动受害者的情绪。,或者让他们感到快乐和幸福。人一旦情绪化,就很容易被操纵。

第三步,请进入骨灰盒。动之以情,就是告诉对方“你有问题”,而“请入瓮”则旨在让受害者知道自己有解决的办法,采取一系列说服策略,让受害者以骗子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从而忘记自己的知识、理智和习惯,一步一步走进陷阱。

第四步,完美的故事。通过“请入瓮”,受害者已半脚踏入陷阱。此时,骗子引导受害者描述一系列美丽的故事,相信自己特殊性和优越性的人会很容易相信自己遇到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不是说这些故事很完美,而是我们愿意相信,甚至希望故事是真的,所以愿意合作。欺诈游戏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进行下去。

第五步,取信于人。这一步的关键是让人的信息真实。其实就是让受害者从中体会一些甜头,认为自己是受益者。这些糖果会促使我们将更大的欲望转化为对未来的期待。可以说是配合了骗子,说服了自己,把骗局推得更远。在这个阶段,我们会非常乐观。

第六步,欲擒故纵。目标丢失一点会怎么样?就像一个赌徒在赌场小范围赌博赢了很多次突然输了一次,这个时候他会怎么样?按照常理,大部分人都会加大投入,努力把钱赢回来。说谎者利用之前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乐观来确定目标会陷得更深,这就是欲擒故纵的全部本质。

而且,即使目标可疑,骗子也会通过认知转换等手段,引出目标的认知和情绪,让目标重新专注于之前的胜利,忽略眼前的一个错误。

第七步,得寸进尺。有了* * *感和* * *的失败经历,此时,目标已经成了囊中之物,愿意教自己理财,期待更好的未来。

第八步,逃亡,斩草除根。最后一个阶段结束,骗子已经成功了,逃跑是欺骗的最后一步。我们听过太多这种骗子的故事,他们“一夜之间就消失了”。有些情况下,当受害者发现骗局找上门时,骗子会再次利用双方之前的感情,尽可能拖延对方需要帮助的时间。这一步被作者称为“斩草除根”。

相当一部分被骗的人选择了不公开。因为人太看重自己的名声,不想成为别人眼中的傻子。骗子利用了这一点,甚至主动给受害者制造这种名声,让受害者骑虎难下。受害者保持沉默,于是历史重演。

众所周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然而,当这种情况发生在我们身上时,我们会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是最独特的人。我们对此深信不疑,甚至发展成为我们的信仰。

可以说,只要对奇迹的渴望还在,对高于我们普通生活的现实的追求还在,诈骗游戏就有继续畅通无阻的可能。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健康、更富有、更聪明、更有价值。骗子就是利用这种希望让我们感受到目标、价值和方向,让我们有信仰。

书中提到了邪教组织。即使他们被定义为邪教,即使犯罪头目被抓,受害者仍然不相信,认为执法机关搞错了。因为会众相信让他们变得更好的组织不会是邪教。但是,他们忽略了这个组织花了他们多少钱。

那么,我们真的对骗局束手无策吗?或者说,为了避免被骗,我们是否应该断绝对奇迹的渴望?

不,Konnikova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解决方法。一男一女在一个邪教卧底了几年,救出了很多信徒。他们总结了33个避免被骗的要点:

首先,保持理性。从上面关于诈骗的八个步骤可以看出,骗子主要是利用情绪来控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理由,可以让自己保持理性,看清真相。

第二,设定底线。大多数骗子的目标是钱。参加活动的时候,告诉自己一定的量是自己能承受的最大限度。超过这个限制,就不参加了。有了这个底线,即使被骗,数额也不会太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可以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想越界的时候就停下来。

最后,用好知识这个武器。当你被告知一个赚钱的生意时,先不要急着去做。可以先查阅相关知识,充分了解后再行动。你知道,世界上最富有的投资者比尔·盖茨和查理·孟格只投他们认识的人的票。

在诈骗过程中,大部分受骗者已经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但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情绪和高度自我认同的影响下,人们强行将“被骗”的想法从脑海中推开,回归骗子为我们创造的信仰。

所以一定要不断提醒自己,尤其是涉及到大额财产的时候,一定要理性,提醒自己要设底线,要用知识。

只要我们对未来抱有希望,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渴望,就可能有人投我们一票,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一些,这个世界就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好。这时候就可能出现欺骗。

关键是要知道骗子的这一招,把握一个度: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投入一些金钱或者感情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什么时候应该守住底线,用理智和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