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三月三的由来

畲族三月三的由来

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以汉、壮、苗、瑶为典型。三月三仍然是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隆重盛大的节日。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畲族三月三的由来。欢迎参考!

三月三的由来

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国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壮族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在街上唱歌,聚集在河边举行宴会。壮族传说,三月三日是壮族始祖布洛陀的生日,汉族庆祝上巳节。三月三仍然是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隆重盛大的节日。在中国北方的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日,轩辕生”。

三月三日可以推迟到记傅。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造人出土繁衍后代。在豫东地区,伏羲被尊为“祖先之祖”,太昊陵古庙建在淮阳(伏羲的都城)。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举行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都聚集在陵区祭祖。

农历三月初三也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清末《杜门杂咏》中有一首七言诗,描写了当年庙会的盛况:“三月初三春生,看蟠桃宫焚香;沿河风微起,红尘四起。”传说西王母原本是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守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个是吃长生不老药,一个是吃桃——蟠桃,可以延年益寿。传说中的嫦娥在偷了丈夫后羿的仙丹后飞到了月宫。此后,在一些奇奇怪怪的小说中,西王母被描述为长寿之神。

农历三月初三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生日。真武大帝的全名是“北镇天真武田璇大帝”,又名田璇神、玄武、真武真君。华黎生于上古轩辕世界,三月三日,是道教中掌管军事和战争的正统神。各地道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云起、四川青城山)将在3月3日举行盛大仪式,道教信徒也会在寺庙里烧香祈祷或在家念经。《真武山真武山碑》对真武帝的由来、中国主要真武道场和真武帝“救军之祸”的“仁心”进行了简明而艺术的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日纪念真武大帝的原因和意义。

古代将三月初三视为“上思”,汉代定为节日。“今天是月初三,官民都在东流水上(干干净净)。叫做“洗除污垢(病)”(《后汉书·礼记》)。后来又增加了水宴和郊游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家里的每个房间里放鞭炮,吹鬼。据说这一天到处都有鬼魂出没。

农历三月的第三天也是灵性的人,如巫婆和神,招待鬼神的日子。在这一天,通灵者经常聚在一起庆祝,并为鬼神举行宴会,以感谢他们的神奇力量。

三月三日畲族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也许是因为成熟度差,或者是封建社会的过度剥削,畲族没有粮食,连粮食种子都被山主收走了。春天播种的时候,没有种子的畲族人很着急。这时,一个叫蓝天凤的小伙子,带着几个小伙子,趁着夜色,从山主的粮仓里偷出小米,分发给群众,连夜撒在田里。山主追查此事。为了不连累他人,兰天凤挺身而出,被山主关进地牢。那是农历三月初三,天凤被打得鼻青脸肿,奄奄一息,又没饭吃。村民们把剩下的粮食做成饭团,在探监的时候带到了天丰。但是饭团被警卫吃了。村民们于是想出了一个用黑色稗草叶子煮饭的办法。黑乎乎的饭团吓坏了守卫,天峰得以生还。次年3月3日,蓝天凤被造反的村民解救,并推举他为起义军首领。后来,为了给后人留下来之不易的谷米的印象,畲族人把“三月三”定为谷米的生日,这就成了谷米节,又称“乌木节”。

此外,在畲乡民间还有一个“三月三”的故事。相传唐朝初年,山越(畲族的祖先)首领雷万兴和他的同胞兰风高揭竿而起,反抗封建统治者,这场斗争持续了四十多年。有一年冬天,他们被唐军围困在山里,没有粮食,外面也没有援军。他们靠吃一种“黑色稗草”熬过了饥饿和寒冷。终于在次年3月3日冲出重围,击败帝国军,取得胜利。后来,畲族为了不忘记这些英雄和黑稗果的功绩,就把三月三日作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采集黑稗叶或榨汁与糯米一起煮来祭祀祖先,然后一起品尝,愉快地唱歌作为纪念。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畲族逐渐从农历三月初三吃黑米转变为在畲乡赏花、唱山歌、喝山酒、品笋,并经常举行火把舞、竹竿舞、鱼灯舞或钻岩、赛龙舟、赶野兽等一系列热闹的歌舞和竞技表演。

三月三日畲族的故事。

“你爸爸是盘子里长大的,你就该叫‘潘’吧!”“你父亲过去以篮子为家,所以你姓‘蓝’!”“你爸爸走的时候打雷,所以你姓‘雷’!”“你姓龙,你的孩子将来都要随夫姓。" ……

4月16日(农历三月初三)下午,全区首届畲族“三月三”文化节在位于杭埠镇北二村的大成小学民族校区举行。讲述畲族始祖和畲族四大姓氏“潘”、“兰”、“雷”、“钟”由来的情景剧《祁龙传奇》一经上演,便吸引了成千上万畲族和汉族同胞的目光。

“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它也被称为“吴梵节”和“对歌节”。“三月三”文化节由区人民宗教局主办,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局、杭埠镇政府协助,大成小学民族校区和杭埠镇易贝、易贝、钱坫村联合举办,包括祭祖活动、戏曲表演、文艺演出、篝火晚会等。祭祖活动包括迎祖、祭祖、唱“祭祀歌”、讲解历史等。主要是为了缅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全村,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歌剧表演持续了三天,每天两次,让当地和周边的人们都迷上了戏剧。专场文艺汇演通过精美别致的畲族服饰、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独特的婚礼习俗,展示了畲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我区民族文化建设的成就。演出结束后,身着民族服装的畲族群众排起长龙,敲锣打鼓,点燃篝火,民族校园的师生、少数民族村寨的村民、社会各界特邀嘉宾手拉着手,跳起了欢乐祥和的篝火舞,在汉畲族家庭和睦的氛围中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据了解,我区* * *畲族有3000多人,主要居住在杭埠镇七里乡易贝、易贝、钱坫村、上门村。为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区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畲族文化特色活动。市内名校大成小学自承办杭埠民族小学以来,在民族校园内开设了具有畲族特色的校本课程,并策划举办“三月三”、竹竿舞等具有畲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引领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民族文化。大成小学校长徐雪芳说,学校今后还打算发展具有畲族特色的体育项目。

据区民宗局介绍,我区民族村畲族人口居全省之首。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工作。北二村的石兰祠堂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同时,组织民族村干部到静宁县、龙游慕辰等地取经,邀请教师为民族村村民讲授民族语言、民族礼仪、民族歌舞,恢复民族传统节日,组建民族文艺队,大力挖掘、整理、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区宗教局、相关乡镇党委政府和民族村干部还计划依托现有资源,发展畲族农家乐,建设畲族乡民俗风情休闲基地,培育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产品,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发展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汉族和几个少数民族。

“三月三”是壮族、侗族、布依族、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都会举行大型的“三月三”歌会。其中,壮族是典型。

1.节日期间,有传统的龙狮表演、芦笙踩堂、侗族民歌、五彩曲调、桂剧、侗乡电影、侗戏、传统评书、篝火晚会等多种表演。此外,还有千人饮茶、斗鸡、斗鸟等表演,以及奇石展、民族服饰展、商品展销会、董香油茶等美食展。

2.3月3日,广西防城区瑶寨高林村的瑶族同胞每年3月3日都会举行盛大的活动。热情的瑶族人民叽叽喳喳地唱着歌,用芳香的米酒和特色的瑶族菜肴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因此,三月三也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

说法一:根据古代传说,唱歌可以娱乐精神,消除灾难和困难,实现风调雨顺。后来发展成三月三的常规歌会。

说法二: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他们非常擅长唱民歌,他们的爱用民歌来表达。但由于家人反对,两人无法结婚,于是两人双双坠入爱河。为了纪念这对忠实的夫妇,年轻人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集中演唱民歌,逐渐形成了三月三歌会。

陈述三:唐朝时,有一个叫刘三姐的仙女,唱着赞美劳动和爱情的民歌,揭露富人的罪恶。于是,富人们怀恨在心,在她上山砍柴时,派人砍断藤蔓,致使三姐坠山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仙女,在农历三月初三,也就是三姐去世的那一天,唱了三天三夜的山歌,歌会就此形成。

说法四:古时候,一户人家有三个漂亮的女儿,前来求婚的人络绎不绝,父母却不喜欢。后来父亲想了一个主意——让向我求婚的后代当场唱歌,谁唱得最好,谁就娶漂亮的女儿。结果,通过唱歌,三个女儿都找到了合适的丈夫。从此,唱歌成了雄性求偶的一种形式,并发展成了一种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