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新闻的报纸定位
《朝日新闻》能蒸蒸日上,百年不衰最重要的原因,与读者定位的独特和巧妙——面向知识阶层为主的大众报纸路线是分不开的。在20世纪20年代,《朝日新闻》就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读者定位和办报风格,成为日本的代表性报纸之一。报纸风格充满自由主意色彩和新闻专业主义色彩,文章的平易化且报道内容层次较高,深受知识阶层欢迎,使该报成为在日本知识阶层中普及率最高的报纸,为自己带来了稳定的知识阶层读者群。充满自由主义气息的版面不仅赢得了读者的信任,而且在报纸业也获得同行的高度评价效仿。
既精英的又是大众的
《朝日新闻》的板报方阵始终坚持面向知识阶层,走大众报纸路线。其读者定位始终采取吸取知识阶层为主的大众报纸路线。至今《朝日新闻》仍在日本报纸中保持一种“精英报纸”的色彩。即其读者学历最高,大学以上的读者占33.2%,第二位的《读卖新闻》是24.5%,《朝日新闻》读者的家庭年收入最高,超过1000万日元的家庭占31.8%,第二位是《读卖新闻》是27.4%。
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朝日新闻》发表的很多报道或文章常常被编入中学教材,频繁地出现在众多大专院校入校考试试题中,阅读《朝日新闻》已成为日本的高中生应对大学入学作文、语文开始的重要学习材料。
1921年,《东京朝日新闻》发行晚报。重视报纸的可读性。1919年,日本民俗学奠基人柳田国男进入《东京朝日新闻》担任论说委员,他在报纸上发表了众多民俗调查作品。1921年,《朝日新闻》设立了学艺部,《东京朝日》于1932年在周日设立“漫画版”,漫画大家与新锐漫画家竞相发表作品,冈本一平的崭新幽默作品博得了读者好评。介绍日本国内外电影作品的家庭版也博得了电影迷的绝对信任。
百年老报的经营特点
《朝日新闻》从创刊不久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在发行量上一直保持全国第一的地位,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发行竞争中的决策性失误,出现失利。《读卖新闻》的发行量超过了《朝日新闻》。虽然发行量上《朝日新闻》次于《读卖新闻》位居全国第二位,但在广告额收益上仍居于第一位,纳税额一直领先。根据日本新闻协会有关专家对《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三家日本大报社的民众舆论调查结果,在新闻的真实准确性、公众依赖性、对社会的影响力、对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态度、观点立场和公正性等九个方面,《朝日新闻》在社会各界中获得的支持率均排在第一位。
从《朝日新闻》创刊后的几次转变,我们似乎能感悟到一份能够经历百年经久不衰的报纸在报纸经营方面的经验和特色。
第一, 最受社会广泛欢迎的报纸一定是面向大众的报纸。《朝日新闻》初创刊时就是一份真相贴近大众、贴近生活的报纸。当时的大报往往每天刊登社论与言论,对于上等社会的人来说,这些道理不看也知道,对于无知的市民来说,毫无半点用处。《朝日新闻》主张在刊登社论时,采用很务实的态度,只在需要之时,彻底地论述想要论述的问题。后来,《朝日新闻》为了适应社会变化和读者需求多样化的需要,曾推进把经济报道通俗化。《东京朝日新闻》在1924-1925年间率先进行,一改过去经济版以生硬论文和批评为主的弊端,增加经济报道的新闻性和大众化,以接近读者。
第二, 一份好的报纸一定有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大阪朝日新闻》初创刊时不怕别人笑话自己通俗,不怕别人笑话层次低,像一份启蒙读物,就坦荡地采取“插话与旁白假名注音”的方式出报纸。后来的《朝日新闻》曾开日本报道自律先河,最早设立报道审查部,讲审查结果公诸报端,不仅站在读者立场上审查报道内容。而且还检查日常新闻报道是否到位、速速快慢等问题,十分重视报道的准确性和纯洁性。
第三, 大众报纸一定要是雅俗***赏、大小报纸报风相互融合的报纸。无论大报小报,读者最关心的是报纸信息传递功能,而不是报纸的文艺性和政治性。《朝日新闻》以对报社经营有利的连载读物与快速报道事实的要素为中心,又吸收了大报注重言论的一些要素;既有小报内容的平易性与趣味性要素,又有大报风范。而且也没有像东京的政论报纸那样过分依赖于主持笔政的主笔的个性,而且很早就在办报的两大要件——通讯网与销售网上下功夫。
第四, 能够持久发展的报纸一定是重视经营的报纸。《朝日新闻》的创办者有着浓重的大阪商人的色彩,对于把报纸作为一种买卖来做的创办者来说,追求事业的安定性与实际利益是最基本的办报原则,经营与办报之间的平衡把握是《朝日新闻》报纸成功的重要经验
这些富有特色的报纸经营方式打造出了《朝日新闻》的综合竞争力,为《朝日新闻》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报业集团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