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小说的优雅?
《芳华》的表层是那个特定时代的记忆,也是最容易触动上一代观众的地方,但对于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来说,就不能很好地感同身受。但当你剥开这个外壳,故事的底层是对时间流逝的叹息。小穗子在老师歌前的独白:“那是2016年的春天,我在孩子的婚礼上遇到了那些久违的战友。我不禁暗暗感叹,一代人的青春已经逝去得面目全非。虽然他们和以前一样谈笑风生,但不难看出时间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和难以言喻的损失。”这段独白很平静,似乎起伏的情绪被岁月磨平了。但正如她所说,这种难以掩饰的失落来自于她的声音。谁感受不到青春逝去的痛苦?
回来慢慢看小说,渐渐吸出另一种意思。相比电影改编,原著故事更丰富,人与人的关系和最终结局更黑暗。影片中大量的故事都放在了文工团的红楼里,轻描淡写地触及了这些人最后的生活和结局,甚至还用画外音来补充剧情。小说中,跳槽前后的故事基本上是重心均匀的。正是这种分配形式,让人体会到了这个故事最大的悲哀:对生命意义的质疑和迷茫。
这种迷茫和青春期的迷茫是不同的。这种困惑来自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只要你能找到一个点为此付出,生活就会充满意义。对于何小平来说,这一点是为了获得家庭的幸福和团队的认可;对于林来说,这一点就是能够嫁给一家之主或者一个更能满足她期望的地方;对于刘峰来说,对于一个以模特自居高高在上的人来说,这一点是要有正常的情绪的。这也是后来“触碰事件”的根源。即使像小穗子这种看似没有明显目标的人,也沉浸在集体带来的快乐中。一个冰淇淋或一个西红柿能让她感到快乐。这样的生活是有奔头的,哪怕她每天都要排练,要在黑板上报告到晚上。这样的岁月,哪怕充满了争吵甚至背叛,只要那一点还在,那就是芳华。
每个人的香味都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叫“香”。之后的故事也差不多,就像北岛说的:“现在我们深夜喝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碎的声音。”小说里描述了每个人的跳槽生活,每个人都在和自己当初的期望渐行渐远。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故事我们见得太多了,这里就不需要赘述了。
芳华之所以是芳华,是因为过了那个阶段,能为它发光的东西可能都消失了,剩下的时间只是在生活的怀抱下一步步向前。萧穗子和郝在书中嘲笑林时,有这样的描述:“不快乐的人都知道我们怎么笑。放下包袱,打破梦想,就是那种微笑。嘲笑我们曾经认真对待的一切。一马当先没有什么好期待的,也没有留下什么值得骄傲的过去,甚至是一文不值的流年,所剩无几。显然,如果你打破了一个罐子,你就不能打破它。如果你掉下来,你甚至不会打破它。那种微笑。”我的眼睛跳过这一段,我来回读了几遍。这是我在整个故事中感受到的最大的悲伤。
青春已逝,我们只是扛着一个破罐子。人们之所以没有像程序员中兴那样跳下去,是因为当我们回忆起那些年的时候,还有一个地方会轻轻闪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刘峰依然守护着自己的青春。虽然和小曼住在一起,但是“不是你想的那种关系”。他们是相互扶持的伙伴,但刘峰心里没有感情,就像曾经和一个女工同居时一样。他不再爱了。爱情的刘峰,曾经觉得邓丽君所有的歌都是为他唱的雷锋,在他搬出红楼的那一刻就死了。那只感动林并给他带来人生转折的手,伴随着他的青春,永远留在了战场上。刘枫不想在最后一刻看到林,甚至不想看到她的照片,不是因为讨厌,而是因为害怕失去。他不能让自己和曾经的青春断了最后的联系。他想把那个想象中的形象永远留在记忆中。
刘峰如此,小曼也是如此。世界上每个人都这样吗?在漫长的黑暗中,突然,那个小小的青春微微闪现,静静的,轻轻的,然后又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