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乡愁》中的两个问题

类别:文化/艺术> & gt文学> & gt小说

问题描述:

填空诗的前三段描写诗人在_ _ _ _ _的经历,层层铺垫,最后把感情推到* * *

在最后一节,诗人把乡愁比作一条浅浅的海峡。为什么很浅?

附全文:乡愁

余光中

小时后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一头

妈妈在那边。

乡愁是长大后的一张窄票。

我在这一头

新娘在那边。

回头见,嗯

乡愁是一座低矮的坟墓。

我在外面

妈妈,啊,它在里面

但是现在

乡愁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一头

大陆在那边。

分析:

第一节写“邮票”,意思是小时候离家出走,思念母亲,只能通过给家人写信来表达思乡之情。第二节写了“船票”,意思是结婚不能和老婆家人团聚,只能逢年过节坐船回家见家人;第三节,我写了“坟”,意思是我长大结婚,母亲却去世了,我无法报答老人的恩情,只能在追悼会那天把哀思寄托在母亲的坟前;第四节,我写了“一湾浅浅的海峡”,意思是我与家乡隔着台湾省海峡,却因时局而不能访问家乡。平静中充分表达对台湾省当局人为切断祖国大陆与台湾省联系的愤怒和不满。

前三节讲的是诗人离家漂泊海外求学的经历。诗人在最后一节把乡愁比作一条浅浅的海峡,因为当初并不深的台湾省海峡,本可以是两岸沟通的便捷通道,但因为人为的阻隔,海峡像一条天然的护城河,切断了大陆与台湾省的联系,亲人无法相聚,故乡无法探访,只能隔海相望,寄托思念。诗人在这里用“浅”字,可以更好地衬托出他对当局的不满和对家乡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