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自传体小说是
自传体抒情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原始样式,作者多集中在创造社,以郁达夫、倪一德为代表。郁达夫1921出版的小说集《沉沦》,让自传体小说成为一种潮流。以第一人称即叙述者本人来写“我”,最常见的方式是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意,即以充满激情的笔调描述自我主人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场景,并在事件的叙述中进行坦率的自我解剖。
升高
日本留学生受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强调“按内心要求从事文学活动”,同时吸收1921-1926在日本流行的“私小说”和现代派小说的创作特点,并加以创造性发展,主张大胆暴露作家的心境。早在1920年,郭沫若的《鼠灾》、《未央》等描写身边生活的小说就具有了“自传式”抒情小说的特征。但“自传式”抒情小说作为一种创作潮流,始于1921出版的郁达夫小说集《沉沦》。
郁达夫说,“至于我对创作的态度,如果我说出来,或者人们要嘲笑我,我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这句话是对的。”
郁达夫的作品往往带有自传性质。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第一人称的,“我”,即使是第三人称,依然是我自己的化身。“他”和“俞志福”都是这样。如果看郁达夫的传记,郁达夫的经历和他小说里的主人公大致相同。比如《沉沦》中,主人公“他”出生在富春江边的一个小镇上。14岁时,他和哥哥去日本留学。与郁达夫本人的经历基本一致。
这部自传决定了郁达夫的基本叙事内容,是自我体验和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生活。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社会上没有什么大事。因此,创造社的自传体抒情小说又称为自小说和边小说。这与日本私小说的影响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