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总是喜欢睡在母亲身上。为什么?
所以很多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睡在妈妈身上。所以,父母,尤其是妈妈,要多给孩子拥抱,给孩子足够的温暖和快乐。一岁半正是逐渐明白自己和妈妈是两个不同个体的时候,大多数妈妈回到职场还是觉得孩子大一点,白天时不时会有很多离开宝宝的打算。
这个时候,宝宝会产生分离焦虑,很没有安全感。晚上睡觉的时候,他会变得喜欢趴在妈妈的身上,听着妈妈的心跳声以最原始的方式入睡,这能给他们很大的安全感。有些宝宝甚至自己睡觉,喜欢趴着睡。
第二,宝宝对妈妈更粘。因为宝宝三岁前的主要伴侣是妈妈,她一离开宝宝的视线就会缺乏安全感,会哭着要妈妈;只要妈妈在,她就永远不会要别人;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喜欢粘着我,趴在我身上,趴在我身上,让我抱抱等等。有时候甚至吃不下饭,上不了厕所。
这个时候,让孩子知道,即使有时候你不在他身边,你还是爱他的。你可以抱抱他,亲亲他,多和他说说话。你可以让他一个人玩,但是要经常回来,他可以经常看到你。你要坚定地对他说“妈妈很快就回来”,这样离开和回来就会很自然。先不要着急,不要舍不得。
有时候母亲对分离的焦虑也会传染给孩子。孩子大声哭闹,母亲无法忍受,导致每天早上“哭”着不让她上班的场景。这时候晚上睡觉更容易因为白天的不愉快产生“补偿”心理,需要妈妈更多的安慰才能入睡。
第三,母亲可能不会给婴儿更多他想要的陪伴。这可能有些妈妈会说。我一下班就陪孩子。给他时间还不够吗?
我也曾经有过同样的想法,但后来发现,陪伴的质量比时间更重要。如果我们都能放下手机和家务,哪怕只是专心打游戏、玩玩具、看绘本半个小时,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用爱和耐心陪伴他。
遇到需要帮助的问题,及时问他是否需要帮助。孩子的表现会和你拿着手机敷衍他,或者玩着玩着被电视节目抓到,或者你总是忙着回复他的小情绪时一样,这时孩子就会哭,让你觉得他无理取闹。
其实是他的一种表达。毕竟一岁半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只能这样哭才能引起你的注意。都说晚上有梦,其实白天不满足,孩子晚上会“刷存在感”,比如一定要睡在妈妈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