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籍有用吗?
至于你说的阅读方法,我想说的是先打好基础,由易到难,逐步掌握一些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比如词语、句子结构、段落等常见的古义。所以我建议你先看一些古代通史,因为史书上的古文是最容易理解的,也可以增加你的历史常识。故事读起来有意思,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比如二十四史(当然如果是买书而不是网上看的话,费用估计也不小)、《史记》(经典中的经典)、《资治通鉴》。辅以唐宋时期的一些散文随笔,以及历代笔记书,比如《世说新语》(我最喜欢读,有味道)、《容斋随笔》、《孟茜笔谈》,因为我觉得唐宋时期散文是最容易的,先秦两汉的文字就像《左传》、《易》、《论语》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一样简洁。所以这对于新人来说是不小的难度。明清古文虽然有白话文的倾向,但我感觉相比唐宋变得晦涩了,所以优先推荐唐宋。这本书《古文观止》选得很好,除了唐宋的部分也很不错。值得新手推荐。当然,你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喜欢自己查字典,这对于一个真正想学习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觉得自己小有成就的时候,上面说的通史至少要完整的看完,史记基本上可以翻出来。这个时候我可以去高级的读读先秦两汉的经典,比如论语,楚辞,百家争鸣的西汉。
古诗词也是一部分,但相对独立,难度不大。直接根据个人喜好开始阅读学习就好了。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下面总结的初高中古代汉语学习方法还不错。让我们看一看。如果我们试着遵循这些方法,我们一定会得到一些好处。
首先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正所谓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时代,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当然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只有了解这个人生活的时代,才能理解他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主张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对内被郑袖所惑,对外被张仪所欺”,先疏远了屈原,后又把他流放到汨罗江边,使他的改革野心无法实现,葬身江中。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理解《离骚》就容易多了。
第二,有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很多内容都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如姓名爵位、官职科举、地理知识、宗法礼俗、服饰器物、历法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古今差异极大。虽然学生不需要掌握所有这些内容,但也要把学习中遇到的东西积累起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解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我们会团结一心。面对丑陋,他们会攻击,会鞭笞;我们将共同努力抵抗外来的羞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道:“自古谁无死于命,守丹之心以照青史。”面对民间疾苦,杜甫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代汉语的时候,要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感受进行对比和联想,从而去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精髓。
第四,抓教材,打牢文言文基础。学习文言文,一定要掌握课本上出现的知识点:①音声,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意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文句式,包括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复句。
第五,学习一篇文言文,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把段落的理解落实到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上;第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进一步理解语境中的词语;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总之,如果你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做到以上几点,你就为高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