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小说之间的联系为什么不一样?
应该说,这些矛盾很多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的看法是,玉笙先生在创作过程中对它们的照顾并不妥当,或者说由于创作的时间顺序,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应该说,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如此庞大的武术体系面前,上述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片面的。我个人认为,通过回顾辜胜阻先生30年的创作历程,分析这个问题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玉笙先生小说的时代背景是从盛唐到清末,涉及唐宋明清四个朝代。不过这35部小说的创作过程并不是越老的小说创作越早(我记得小时候想当然)。相反,最近的《京华龙虎斗》是他的第一部武侠作品。同时,玉笙先生的小说创作也不是此起彼伏,连载在同一份报纸上。在30年的创作过程中,除了早期创作的《龙虎斗京华》和《一草碎龙蛇传》外,《武当剑》的后五个月多为两三篇小说在不同报纸上同时连载,高峰期从1966到1967有四篇小说同时连载。由于是多头创作,他苦心构思的情节和人物不可能体现在一部作品中,而应该分散在不同的小说中。一方面,同一时期构思的人物出现在不同系列的连载小说中,另一方面,一些为小说构思的情节因为各种原因转移到另一部小说中,或者因为改变情节发展而改变了原来的想法,或者在完成一部小说之前没有使用对这部小说的一些想法而转移到未完成的小说中。
同时,通过考察辜胜阻先生小说的连载时间、人物、情节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他的所有作品都可以按照各自小说所记载的年代背景依次排列,成为一个独特的历史体系,但实际上辜胜阻先生的创作过程仍然采用“三部曲”模式,即他通常同时在同一份报纸上创作三部小说,这三部小说在人物、内容、情节上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典型的例子有《冰川少女传》《云海玉弓缘》以及早期冰川系列的《冰川洗剑录》《平迹系列的《侠影》《散落的女人》以及中后期的《刀剑传奇》《江湖流浪剑》(也就是《捏之歌》《牧野流星》。也就是说,在三部曲之后,写一部跟随三部曲的小说,但前三部小说的人物和情节联系不是很紧密,比如七剑下天山,塞外侠客传奇,七剑系列早期的白发魔女,再写一部七剑续集,江湖三女。作为继承者,往往是时间上的继承,只是人物和剧情发生了变化。可以看出,玉笙先生往往很照顾三部曲之间的关系,而不太注意三部曲与体制外小说的关系,这也造成了不同系列小说之间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同时,正如私家侦探《评梁羽生》中所探讨的,羽生先生在创作中有意识地建构了《大公报》系列和《新晚报》系列,即不同报纸连载的小说成为一个系列,这一点我个人是认同的,也是受益的。但由于即使是不同系列的小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一个系列的情节人物会有意无意地向另一个系列靠拢,这就使得两个系列的小说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