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念楼学短有感
最近又读到了一本好书,很开心。
念楼学短的文字,从1991年9月开始,以专栏形式发表于各地报刊,专栏名多称“学其短”。湖南的报刊专栏为了避免重名,另取名“念楼学短”。
十年后开始出书,湖南出的名字《念楼学短》(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8月版本);安徽的名《学其短》(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初版)。
《念楼学短》和《学其短》都是一卷本,出版后都重印过。2010年《学其短》合同期满,湖南美术出版社合二为一,将二者内容汇编位五卷《逝者如斯》《桃李不言》《月下》《之乎者也》《勿相忘》,统称为《念楼学短合集》。
多次印行后,于2018年交由后浪出版公司发行,始改版为上下两册。
上册收文261篇(从论语十篇到春在堂随笔八篇),
下册收文269篇(从议论文十三篇到临终的短信八篇),
全文***收录530篇。
从2020年起,版权改归为岳麓书社,仍交由后浪出版公司发行。
岳麓书社《钟叔河集》将上册列为第9卷,下册列为第10卷,分别命名为《念楼学短》和《学其短》,还调整了序言,增加了图版,但篇目内容均以仍其旧,与上下两册完全相同。
2021年7月。
自序(1)
学其短,是为了学把文章写的短。写的短当然不等于写得好,但即便写不好,也可以短一些,彼此省时省力,功德无量。
汉字很难写,尤其是刀刻甲骨,漆书竹简,不可能像今天用电脑,几分钟就算一大半。做古文最简约,少废话。这是老祖宗的一项特长,不应该轻易丢掉。
我积年抄的短文若干篇,短的标准,是不超过一百个汉字,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
现从中挑选一些,略加疏解,交《新闻出版社》陆续发表。借用郑板桥的一句话:有些好处,大家看看,如无好处,糊窗糊墙而已。
如今不会用废纸去糊窗糊墙封坛盖碗了,就请将读者将其往字纸桶里一丢吧。
1991年8月20日于长沙。
自序(2)
学其短,几年前在北京报纸上开设专栏时,序言中说:即使写不好,也可以短一些,彼此省时省力,功德无量。这当然时有感而发。因为自己写不好文章,总嫌啰嗦拖沓,既然要来学其短,便不能不力求其短,这样稿费单上的数位虽然也短,庶可免王婆裹脚布之讥讽。
此次应《出版广角》月刊之约,把这个专栏续开起来,体例还是照旧,只介绍一百字以内的文章,而且时必须独立成篇。
还想趁此机会多介绍几篇纯文字意外的文字,因为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长亲近文章,却未必敢高攀文学。
学其短,当然是学古人的文章。但是古人远矣,代沟隔了十几代,几十代,年轻人可能不易接近。
所以便把自己是如何读,如何理解的,用自己的话写下来,这些只是我自学的结果,顶多可参考,万不敢叫别个也来学也。
1998年12月10日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