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人读后感。
在王朔的众多晨间小说中,有几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动物凶猛》、《橡皮人》、《玩的就是心跳》等等。深刻,不是因为小说的内容对人的教育意义重大,也不是对现实的强烈讽刺,而是因为它仿佛置身于场景中,像一个普通人,一个无名小卒,过着朝五晚九的生活,既没有对生活寄予过高的希望,也没有像怨妇一样到处抱怨,而是像安于命运,追求自然活在当下的感觉。虽然剧情老套,几个从小到大,在金钱面前奸诈的故事,但却把中国七八十年的历史背景和内心世界刻画得惟妙惟肖,以北京话为创作风格,把调侃和贫穷发挥到了极致。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有时候我觉得他的小说属于主流,但我不知道什么是主流。在我的印象里,凡是教育人的,讽刺社会的,赞美生活的,赞美生命的,都属于主流,从小灌输了太多这种思想。突发奇想,想写一篇主流的文章,但是写不了多少。感觉像在撒谎。有些人撒谎不脸红,我不行。如果我不知道生命是什么,你却坚持要写一本关于生命意义的书。赶鸭子上架不是比登天还难吗?偶尔虚伪一下,写出来的东西简直不堪入目。我不敢多读书,我很惭愧。没有深刻人生体验的写作,却故作历经沧桑,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结果只有一个字形容“空虚”。就像某知名女作家【先称她为作家吧】,文笔优美,语言流畅。写虚拟现实似乎是一个用之不尽的词汇,个个华丽端庄。许多读者和自称的作家给了很多好评。我以为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我看了三分之二都受不了。小说中有很多生活艰辛的描写,特别深刻。仔细看,那只是自我想象,当然是真的。让你不舒服的是你想象的太多,偶尔表现出来也无可厚非。但是她看到什么事情总是和自己联系在一起,总是不止一次的提起过去,特别让人受不了。有人说我们是80后,但我不接受。自从我看到那本小说,我就接受了它。看了几遍橡皮人,不觉得无聊。偶尔没事的时候,会忍不住翻翻。我不想说这部小说有多好,我学到了什么。正是因为没有我刚才提到的主流概念,我才愿意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