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人的评论与欣赏
《都柏林人》的主角就是这些有点苍白的小人物,也是都柏林这座空荡的大都市。在《死者》中,主人公“意识到了,但无法理解他们善变的存在。他自己正在消失在一个灰色的、不可预测的世界中:这个坚实的世界,这些死者曾经复活和生活过的世界,正在溶解和消失。”这种虚无感牢牢抓住了《都柏林人》的主人公、《尤利西斯》中的利奥波德·布鲁姆,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主义者。
《阿拉比》中男孩初恋的失意,《伊芙琳》中伊芙琳追求幸福的失败,以及《地球》中玛利亚被边缘化的独身生活,都是都柏林人具有代表性的生存状态。乔伊斯细致真实的笔触深刻地提醒着他们,爱情的失败让他们的情感世界陷入了瘫痪。
被婚姻禁锢的例子,巧合的是Farrington也在法律事务所做抄写员。法灵顿也是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牺牲品。他觉得自己被工作困住了。他的老板生他的气,所以他不得不去酒吧寻求安慰和解脱。如果很多丈夫很残忍,那是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很残酷。法林顿的妻子是“一个长着一张尖脸的小女人”。男人清醒的时候,她会唱六首歌,男人喝醉了,她会忍气吞声。法灵顿受到令人窒息的家庭和工作环境的限制和折磨。男人的体力在这些日常琐事中耗尽,无法正常发育成长。他把对生活的辛酸和不满发泄在孩子身上,用拐杖打伤他的腿,让他跪下求饶。婚姻为男人提供了一个家,但同时也是对男人力量的一种束缚和压抑。受制于外在环境,情感世界要么被压抑,要么被扭曲,处于瘫痪状态,无法维护男性的尊严。
在《都柏林人》的所有故事中,人物几乎没有真正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他们独自生活,无法进入朋友、爱人或家人的精神和情感世界,无法建立和享受亲密的人际关系。都柏林的每个人都被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所折磨,不敢投身于生活。这种恐惧甚至导致了他们精神上的死亡。比如《姐妹》里的弗林神父,把孤独的自己奉献给了空洞的信仰。当他发现连空空如也的圣杯都保不住的时候,他找不到其他与外界交流的方式。他开始在失望中陷入自己的黑暗世界,找不到出口忏悔自己的感情和罪恶,最后在忏悔室里疯了。小钱德虽然对诗歌情有独钟,却无法表达他的悲伤和忧郁。墙上的妻子眼神冷漠,去爱尔兰旅游的朋友只炫耀自己的经历。小钱德敏感的天性,在家庭生活的压力下无法表达,最终被抑郁症麻痹。爱尔兰人的情感世界存在于各种麻痹状态中。
故事中的主角生活在孤独中,无法实现爱情,无法逃脱离婚硝烟的禁锢,无法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他们受困于外部环境的束缚和内心世界的软弱与彷徨,渴望逃离却无力挣脱,最终以麻痹的精神状态过着残缺不全的生活。都柏林人情感世界的麻痹,也是现代人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
前三个故事一般以自传的形式展现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接下来的七个故事都是关于成年人的生活,而最后四个是关于社会生活的。最后一个故事《死者》是整本书的总结。故事从简单到复杂,从默默无闻的小男孩到年轻人再到成年的加布里埃尔。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故事都展现了“可爱又肮脏的都柏林”的一个侧面,这座城市的瘫痪——道德的、政治的、精神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部剧,讲述着一个灵魂的挫败和失败。所有的故事一起展现了道德堕落的全过程,以灵魂的死亡而告终。
《都柏林人》中的每个故事都发生在都柏林市。当时,它是爱尔兰生活和社会的中心。然而,乔伊斯并没有从可爱或悲伤的角度来看待都柏林,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威胁和窒息爱尔兰居民潜在人性的强制力。乔伊斯认为,在都柏林社会中,造成精神麻痹的主要是两股强大的力量,即天主教和英国殖民统治。他认为这两种力量阻止和压制了爱尔兰生活中所有潜在的生机和活力。乔伊斯在这本集子里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包括青春期的男孩、中年的酒鬼、政府职员、大学讲师、洗衣女工、年轻的商人等等。大部分属于中下层,少数属于工人阶级。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出奇的沉闷,缺乏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在《都柏林人》中,乔伊斯没有太多的心理描写,也没有复杂的“意识流”。大部分都是速写,辅以精准的细节和高明的明喻,让这本小书看起来很轻,而且这种轻不是一片羽毛的轻,而是一只鸟起飞时的轻。
标志
象征主义是叙事语言的一种意蕴,是隐藏在字里行间,供读者理解和拓展思维空间的一种技巧。黑格尔曾说:“一个符号想要使人认识到的,不应该是一个像它本身一样的具体的个别的东西,而是他所隐含的普遍意义。罗兰·巴特说:“象征不等于形象,它是意义本身的多样性。在《都柏林人》中,乔伊斯对象征艺术概念和技巧的运用是非常自觉和普遍的。一方面,象征主义在当时非常流行;另一方面,他的第一本书《室内乐》(诗集)却屡屡被出版社拒之门外,出版难度极大。然后出版《都柏林人》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其作品的真实内容冒犯了英国殖民当局和爱尔兰当局,被40家出版社拒绝。在沉重的压力下,不愿妥协的乔伊斯不得不读了几稿,尽量避免直接描写黑暗的社会现实,转而使用象征主义和“刻薄的风格”来掩盖生动形象背后的现实。在许多象征性的意象中,“灯”的意象是最重要的,因为在15短篇小说集里,许多故事,如阿拉比、伊芙琳、两个浪荡子、巧合的是,屠、委员会办公室里的纪念日和死者,都发生在夜晚,在夜晚的阴影下。
一致
作品的内在统一性是都柏林人最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这部小说在背景、结构、风格和技巧上充分展示了这种统一性。首先是小说背景的统一。《都柏林人》中,十五部小说都以作者的故乡都柏林为背景,深刻揭示了世纪之交这座城市的社会现实和生活。在乔伊斯看来,这座地方观念非常狭隘的普通城市,不仅反映了弥漫在爱尔兰社会的一种麻木不仁、毫无生气的麻痹,在西方世界也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我选择都柏林作为背景,因为我认为这个城市是瘫痪的中心。”“我不认为有哪个作家向世界展示过都柏林。“都柏林人”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在《都柏林人》中,乔伊斯一直将目光投向自己的家乡,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那里的街道、市场、教堂、学校和酒吧,还深刻地揭示了各种都柏林人与死者和社会的激烈冲突,以及失败后他们痛苦的精神感受。同时,在乔伊斯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中,都柏林也是同样的背景。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内在统一性,彰显了作品的独特性。虽然《都柏林人》由十五个独立的短篇组成,但这并不影响作者们的巧妙设计和精心安排。乔伊斯是这样阐述他的艺术视野的:“我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描述这种麻痹:童年、青春期、成年和社会生活。”这些故事按这个顺序排列。《都柏林人》第一组“童年”包括三部小说:《姐妹》、《邂逅》和《阿拉比》。在第二组青春期中,有四部小说,《伊芙琳》、《赛车后》、《两个浪子》和《寄宿公寓》。第三组《成年》也有四部小说:《一朵浮云》、《巧合》、《大地》和《痛苦的过去》。第四组“社会生活”由三部小说组成:《艾薇·戴》、《母亲》和《格蕾丝》。以上四组作品形成三四四三的格局,对称和谐。”《死者》是最后一部,即全集的结尾,也是所有作品的归纳和总结,使整部作品光芒四射,更加生动有力。这种结构和布局清楚地表明,在爱尔兰,瘫痪的阴影笼罩着人生的各个阶段,严重地摧残着男人、女人和孩子的心灵,没有人能从中逃脱。基于该模式的框架结构不仅使整部作品连贯严谨,而且使整本书形成一个优秀的整体。
乔伊斯声称:“很大程度上,我采用了一种刻意而刻薄的风格。”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卑鄙”这个词有一语双关的意思。一是指尖酸冷,即用一种冷酷无情的笔调来描写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使语言形式与小说内容相吻合。二是指刻薄和吝啬,即强调选词造句的经济性,不超过一个字,做到每一个字都用得恰到好处,发挥应有的艺术效果。《都柏林人》的风格从头到尾都体现了这种严谨、含蓄、意味深长的“刻薄”,大大增强了作品内部的和谐统一。
在《都柏林人》中,乔伊斯开始将创作注意力转向人物的精神世界。他用一种新颖独特的创作手法——顿悟,来表现人物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几乎每一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都会情不自禁地豁然开朗,恍然大悟自己的困境,并从中悟出人生的真谛。乔伊斯把这种性格觉醒的关键时刻称为“精神顿悟”,即恍然大悟。“精神顿悟”不仅构成了小说的高潮,而且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在《司提反的英雄》中,乔伊斯借主人公之口对此进行了解释:“他(司提反)认为精神顿悟是一种突然的精神显现,这种精神顿悟往往是通过心灵本身的一些粗俗的言语或动作或异常的意识活动来实现的。他认为,作家应该非常仔细地记录这些精神顿悟,因为这是最微妙和短暂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