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本土人体冷冻志愿者有什么故事?
人体冷冻作为一种对抗死亡的方式,不仅对未来医学案例资源的研究意义重大,似乎也为那些放不下逝者的家属提供了一定的心理支持和希望。
詹文联的“墓”是一座衣冠冢。
她正头朝下睡在一个2000升的液氮罐里。那是-196℃的极低温度,时间的流逝几乎没有在她的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2065438年5月8日凌晨4: 1,詹文莲呼吸心跳停止,主治医生宣布患者已经死亡。
但是她必须接受另一次手术。
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银丰所)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临床专家行动起来。他们给詹文莲体内注射了抗凝血、抗氧化和中枢神经营养药物,并通过循环系统快速注射冰盐水,对她进行物理降温。同时,他们实施气管插管,启动呼吸机、美敦力心肺复苏机Lucas2等心肺支持设备,保证她的供血供氧,维持她的生理功能。
之后,詹文莲的遗体被抬上救护车。警示灯一闪,救护车驶离齐鲁医院东院区,驶向银丰研究院。
在那里,詹文莲要经历冷冻前最关键的一步——灌注。
将近6个小时后,灌注终于完成。接着,詹文莲的遗体被转移到大型程序冷却床上。艾伦·德雷克称赞了这种床,这种床在美国阿尔考是没有的。
这是世界上唯一能使整个人体从常温持续降低到-190℃左右的自动控制设备。它使用液氮蒸汽进行快速冷却,并配备了多个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几十个位置的温度变化。
2017年5月8日,49岁的肺癌患者詹文莲被宣布死亡后,丈夫桂军民将她的“遗体”捐献给齐鲁医院,成为“生命延续计划”志愿者。随后,詹文莲被“冷冻”,成为中国首例冷冻等待复活的“病人”。桂军民说,“我相信新技术,(复活)是完全可能的。”在银丰研究院美国专家看来,“死”不是一个瞬间的概念,也不是不可逆的。即使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停止,人体和大脑依然“活着”。此外,人体冷冻技术价格昂贵,仅补充液氮的费用每年就在5万元左右。
希望有一天人类的科技能达到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