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一问三不知”,指的都是哪三不知呢?
“一问三不知”,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俗语,主要用来形容什么都不知道,对所有的事全然不明了。古人口中的“三不知”为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都不知道。
成语都有典故,这句话出自《左传》:晋荀瑶带领大军伐郑,齐军前去援郑。齐军中荀寅进谏不被主将采纳,自我反省,他说道:“君子之谋也, 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这段记载,是在书中首次提出了“三不知”的说法。
意思是说,晋国的荀瑶带领大军伐郑,齐王派军前去支援郑国。齐军中有个叫荀寅的向主将进谏而不被采纳,然后自我反省: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其的开始、经过、结果三方面都要了如指掌明白清楚才进攻。现在我这三部分都不知道,不是很难吗?
从这段话可以理解,“三不知”指的是对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都全然不知。
明朝人姚福在《青溪暇笔》解释道:“俗谓忙燧日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
再一次认证了对一件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都不了解,叫“三不知”。
后来,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将“三不知”演变成了什么都不懂的“一问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又演化为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比如,“有的人是事不关己,一问三不知”,揣着明白当糊涂。
“一问三不知”还有不学无术的意思,比如,他平时不好好学习,对老师的提问一问三不知。
所以我们要变“三不知”为“三知”,就要对客观事物的始、中、终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查研究,才能逐渐改变一问三不知的状况,真正做到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