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65438+9月9日0828-1910 65438+10月20日)65438+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和《复活》。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进入喀山大学,1847年辍学回到家乡,试图在自己的领地改革农奴制。1851 ~ 1854在高加索军队服役,开始写作。

1854 ~ 1855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1855 165438+10月进入彼得堡文坛。

托尔斯泰在65438年至0857年出国时,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矛盾,却找不到消除社会丑恶的办法,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 ~ 1861年,托尔斯泰再次出国,结识了赫尔岑,听了狄更斯的演讲,会见了蒲鲁东。

托尔斯泰晚年努力过着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6月离家出走,11年6月死于小站,享年82岁。

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和《复活》被视为经典小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曾说:“不了解托尔斯泰的人,不可能了解俄罗斯。”在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还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并对许多政治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扩展数据

托尔斯泰作品中有乌托邦思想,主要表现在反抗暴力和奴隶制,反对土地私有制,崇尚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进化”,要求追求合法的生活义务和合理的生活规则,回归健康的农耕生活,通过每个人的劳动和道德实践,建立一个充满兄弟情谊、平等、和谐、友谊的人间“天堂”。

从65438年到60年代,他的作品开始在英国、德国等国翻译出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19凭借《战争与和平》的法文译本赢得了世界一流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俄语热”的主要对象。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法国、英国和其他国家的第一批批评家讨论了他,他们都承认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振兴了他们自己的民族文学。

法国人、罗曼·罗兰、海因里希·曼和托马斯·曼、德莱塞、萧伯纳、约翰·高尔斯华绥等19年末到20世纪初成长起来的欧美作家和亚洲作家都受到他的影响。

在中国,关于他的评论出现在1900,他的“宗教小说”(主仆和民间故事)翻译在1907。1913,1917有《复活》(译作《心狱》)和《安娜·卡列宁》(译作《风姿简史》)的不完整文言文翻译。五四前后,托尔斯泰的作品被翻译成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