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嫡妻和妾侍的分别有多大?

中国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即男性可以拥有众多配偶,一妻多妾。而妻和妾在家中的地位是不同的,随之便有了所谓的嫡庶之分。简单点说就是妻生之子为嫡,妾生之子为庶。

所谓妻者,即明媒正娶的正牌老婆,通常是身家清白、门当户对的女子,经三媒六证,用大红花轿抬进门。进门以后,妻理所当然就是这个家的女主人。

所谓妾者,即有名分的小老婆。这里要先说明一下,妾并不是指男性除了妻以外所有的女人。在中国古代,妾和外室是有区别的。妾是正式娶进门的小老婆,是有名分的;而外室有点相当于现在的“小三”,是男性在外面勾搭或包养的女人,是没有名分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高祖刘邦庶长子刘肥的生母曹氏,《史记》《汉书》的对曹氏的记载是“外妇”而不是妾或者汉代妃嫔的封号。换句话说,曹氏只能算刘邦的外室而不是妾,她是没有任何名分的。反观刘邦另一个庶子刘如意的生母戚夫人,她的身份就是妾,是有正式名分的,即“夫人”(这里的“夫人”和现在所谓的夫人不同,汉代的“夫人”是皇帝侧室的一个封号)。此外,妻和妾在家中的地位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妾即便再得宠,表面上的地位也还是要远低于妻的。

以近代的“北洋鼻祖”袁世凯为例,袁世凯是庶出,在其生母亡故后,彼时已经权倾天下的袁世凯想将母亲与父亲合葬,但是却遭到了嫡出长兄袁世敦的强烈反对,理由就是袁世凯的生母是妾,而自己的生母是妻,袁世凯就算官再大,身为侧室的生母也没资格跟老爹合葬。最后袁世凯不得不妥协,将母亲另葬他处。

再举一个例子,民国时期曾经和蒋、汪齐名的风云人物之一谭延闿。谭延闿同样是庶出,在其年轻时考中进士之后,其父曾当众宣布,因为儿子的出色表现,今后其生母可以坐下和自己以及嫡妻同桌用餐了。而谭母死后,谭延闿同样遇到了袁世凯曾经面临的难题。因为身份是妾,谭母按祖制是不能从正门出殡的,彼时已经身居高位的谭延闿同样是无计可施,最后不得已趴到了母亲棺材之上,扬言“延闿已亡,从正门出殡”,这才让母亲的棺椁得以从正门抬出。有此二例,足可见妻妾地位差别之大。

再说一说妻,所谓“一夫一妻”者,并不是说妻只能有一个。而是说,妻这个编制只有一个。妻是可以出缺的,即不娶妻,只有妾。最典型的例子应当要属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了,秦始皇终生未立皇后,因此秦始皇无妻,但妾却是非常多的。同时,如果已经娶妻者,妻亡故或者被休(用于帝王即为废后),男性可以“续弦”,即再次娶妻,而续娶之女的地位仍然是妻,而不是妾,其地位和待遇和原配相当,高于先期进门的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