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散文小说?
主要指由古典小说中强调叙事的传统转变为以抒情性为主导的抒情小说。这类小说是广义的散文和无韵语言的抒情,在抒情性的指导下,也是对作家的描写,呈现出情感丰富、韵味浓厚、形式自由、灵活多变的新风貌。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散文文化和艺术典型化并不矛盾。它主要是使文学形象通过理智或情物合一的形象组合,凝聚作家的思想感情和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从而升华为一个典型。
孙犁将散文文化的意象组合作为典型化的辅助手段。他认为,小说中的文学形象一旦不如表现手法与环境的自然结合,就可以在典型的环境中再现典型的性格。
扩展数据
散文小说的美是阴柔的,不是阳刚的。是喜剧之美,不是悲剧之美。散文小说是清澈的矿泉,不是苦药。它的功能是滋补,不是治疗。这当然是相对的。
散文小说不过度刻画人物。他们不太懂,也不太重视典型性。海明威说:没有典型性,典型性就是撒谎。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刺耳,但在不准确解释的典型的影响下,一些作家确实创造了许多生动、突出但虚假的人物。
很难要求一个角色像海绵一样吸收这么多社会内容。通过一个人物看一个时代,只是评论家分析出来的,小说作者事先没有想到。我事先想好了,这部小说大概不会写了。小说作者刚好看到一个人,觉得很奇怪很有趣,想写他,就写了。仅此而已。
散文小说的作者通常不会对人物进行概括。看过一千个医生才能写出一个医生。恐怕还没有人真正实行过这种创作方法。散文小说作者只画两朵玫瑰,不想把一束玫瑰放进蒸笼,提出玫瑰精。
当然,他画的玫瑰是经过挑选的,应该能入画。散文小说里的人物没有雕塑感,尤其没有米开朗基罗把精神扩展到肌肉的努力那么强烈。这不是伦勃朗的油画。只是一些?素描?最多,列宾的笔是苍白的。
散文小说里的人像就像神一样。几笔一划,神充满了愤怒。《世说新语》就是一个典范。大部分散文小说都不是心理小说。这类小说没有挖掘人的深层心理结构,散文小说的作者也不喜欢“挖掘”这个词。
百度百科-散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