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萧红的小说

原名张乃英,“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用的笔名,还有伤心尹、玲玲、田迪等其他笔名。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女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最悲惨的女人,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她有着和词人李清照一样的人生经历,一直处于极度的痛苦和大起大落之中,可谓是比较不幸的一个。然而,她以一个虚弱多病的身体面对整个世俗世界。在国难中,她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挣扎,一次次与命运抗争。萧红的一生,是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挣扎和挣扎的一生。应该说,是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她的命运,触发了她开始文学创作,她进入了她的生活。

主要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原名《麦田》)、马伯乐、短篇小说《三个无聊的人》、《王姐之死》、《后花园》、《爷爷和我》、萧红代表作、散文集《点缀天空》、《失眠的夜》、《在东京》、《火线之外二》。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英,笔名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自幼丧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他逃离家庭,在窘迫中给报社投稿,于是认识了肖军,两人相爱了。萧红也从此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他们一起完成了散文集《上市街》。1934年,他去了上海,见到了鲁迅。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的帮助下作为“奴隶系列”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生死场》是最早反映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东北人民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了当时文坛的关注。鲁迅为它作序,并给予它热情的鼓励。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后应李公复之邀,赴山西临汾,在国民革命大学任教。1940去香港。萧红的左翼现实主义风格小说包括长篇小说《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比较成功的小说有在香港写的记忆小说《呼兰河传》,以及《在牛车上》、《小城三月》等一系列回忆家乡的短篇小说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