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世间万物尽在过悠闲的日子,只有人类为着生活而工作
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是我几年前读过的书,其中有一篇文字给我留有深刻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它关于人类的工作与生活,题为《人类是唯一在工作的动物》。
它提到了一直迷惑我的问题,即我们为什么要工作?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到底是该任劳任怨的工作,还是尽可能悠闲的生活?相信同样的问题也困惑过周边的大多人吧。 在《人类是唯一在工作的动物》里,虽然没有这些问题的明确答案,但却给人以方向,读后让人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记得当时我拿整篇文章来发了朋友圈,意在寻找更多的感同身受者,也想让并不曾觉悟的朋友读后能有所触动。
而今,时隔了三五年的时间,我再次打开这本书,重读这些文字,惊叹于有新的感触油然而生,索性将这些心里的话落笔于此,与大家***勉。
起先,人类的劳动和动物并未有多大差别,仅仅为了填饱肚皮,然后有一个栖身之所。 可是后来,随着文明的进步,活下去变得复杂,随时随地有义务、责任、恐惧、障碍和野心等等左右着人们的思想。
“人往高处走”,这一观念总是驱使着人们在生活的道路上马不停蹄地往前。而“温饱思淫欲”,就像是一种人的本性一般,让人觉得追求欲望的满足无伤大雅。
人们首先要满足个人的需求、欲望,比如可口的食物、舒适的住所、额外的休闲娱乐、衣物、出行的装备等等;继而是子女,要给他们好的生活条件、好的教育、准备房子车子、积攒下尽可能多的钱财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工作的理由。 不过,即便是抛却这些个人的责任、义务、野心、欲望,只单单说午餐吃些什么,人就比鸽子复杂得多。因为我们午餐所用到的食材、器具已经精细、繁琐到涉及千万人。那些种种复杂的种植、贸易、运输、递送、烹饪等整个流程,参与其中的人多得难以计数。
无疑,进步和便捷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本身带来太多附加的劳动。所以,人类获得食物要比动物困难万倍。
如此,来自个人的和外界的双重需求似乎使得人们不得不工作。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像鸽子那样自力更生;自己去种植、制作食物,像著作《瓦尔登湖》的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独自生活数月,衣食住行几乎全都自给自足。
但现实中的人们毕竟追求安逸者多、自找麻烦者少,人们只一心去做好自己手头的那份工作,至于其他则靠工作得来的金钱换取即可。有种手到擒来的简单和便捷。 殊不知,到头来,却是绕了太多弯路。
林语堂说,人类的生活太复杂了,只是 一个供养自己的问题,已经要费去我们十分之九以上的活动力。 所以,文明大约是寻觅食物的问题,而进步便是使食物难于得到的一种发展。
“世间万物尽在过悠闲的日子,只有人类为着生活而工作。”当我看到这段话,忍不住思索活着的意义。
我们肯定不是为了工作而活着,但让我们细思极恐的是,在我们活着的大多时候,都是工作着的。
有人把这当作一种光荣,因为努力赚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人把这当作使命,因为人活着总要有所求,而养家糊口、积累财富似乎是一切的基础。这当然完全说得过去, 只可惜,人们往往一条路走到黑,到头来模糊了最初的意念,终至为工作而工作,为赚钱而赚钱。
任谁都向往简单、轻松的生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最原始的生活节奏任谁都羡慕,但也仅是羡慕而已,因为人们仍然熬夜赶工、熬夜狂欢;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人们只是夸赞、敬仰,乃至五体投地,却少有随从者,究其缘由一来耐不住寂寞,二来耐不住清贫。
当然,世间大多是饮食男友、庸常之人,平日被各种欲念、诱惑所缚,既没有动物的简单,又没有哲学家的觉悟,有的只是对工作、对物质的执着。
话到这里,说回活着的意义。因为每个人的追求不同,答案也各不相同,但是我觉得人活着首先得快乐,而清心寡欲者总比欲海难平者快乐许多。
很多时候,人们应该着眼自然界,看看那些简简单单只为活着而活着、无所求的动物,或许能有所了悟。还有参透了生死和苦乐的僧侣,以及充满智慧的哲学家,他们放下一切,看透一切,万般自在,同样也是为活着而活着。
然,为活着而活着,正是活着最直接的意义。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个故事,有关一位富翁和渔夫的对话。大意是这个万贯家财的老富翁在海边无忧无虑地晒太阳时,规劝偶遇的青年渔夫要好好打渔,换更大的船,打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有朝一日也能像他一样在老之将至之时到海边无忧无虑地晒太阳。谁知等他大道理一箩筐滔滔不绝终于住口时,青年渔夫的一句话令他哑口无言。
是啊,青年渔夫什么都不做,就可以在海边晒太阳,何苦再去绕那大圈子?这个看似很新颖可笑的小故事,实则在人们之间普遍存在着。
在农村生活的人,憧憬城市;而一旦踏足那里,便又开始回味往昔。几乎所有从农村出来的人,老来没有不回归故土的。
林语堂说,如果你在都市街上散步,你可以在大街上看见美容院、鲜花店和运输公司。在后面的一条街上可以看见药店、食品杂货店、铁器铺、理发店、洗衣店、小餐馆以及报摊。如果那都市很大,就是闲逛了一个钟头,还是在那都市里,只不过多看见一些街道,多看见一些药店、食品杂货店、铁器铺、理发店、洗衣店、小餐馆和报摊。
可是,尽管城市的繁华与单调如此让人乏味,还是吸引着无数人前来,但最初人们为什么对都市如此神往,来做什么?毋庸置疑,来寻求工作的机会,来求生存、谋生活。
但人们之所以又会在老年,或者赚足了钱回到乡村隐居,唯一的原因是在城市找不到真正的生活。似乎人在城市身不由己,就像那上了发条的钟表,甚或不停旋转的陀螺,一旦开始工作,就无止无息。
而所谓的工作看似十分紧要、急不可待,也无非是 “洗衣服的去洗理发匠和餐馆堂倌的衣服,餐馆里的堂倌去伺候洗衣匠的饭食,而理发匠替洗衣匠和堂倌剃头” 如此而已。
文明带给大家便捷和负累,在城市,人们为了打了折扣的、并不彻底的休闲而任劳任怨地工作,甚至忘掉游戏,迂腐至极而不自知,真是令人费解。
所以,很多人都有必要好好想想,乡村和都市,哪个才是你的心之所属?大家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到底是该任劳任怨的工作,还是尽可能悠闲的生活?除了工作和赚钱,是否还有其他更有意义的追求?
如此种种,至关重要。切勿只甘心做那唯一的、为生活而工作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