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触及人性的微妙
电影《色戒》和原著小说一直以来都有争议,因为主题和表达都比较前卫,也因为涉及张爱玲的一生褒贬不一。小说只有一万字,却修改了30年。电影改编加入了很多细节,但基本忠于原著,讲述了一个失败的美人计。女大学生试图勾引并暗杀间谍易先生,但她在最后一刻放了他,导致计划失败,自己和同伴都被杀害。
我非常喜欢小说和电影,尤其是汤唯饰演的王佳芝,这是一个经典的影视形象。她是一个失败的革命者,是一个不彻底不坚定反映真实人性的软弱的凡人,是一个让我感到怜悯的女人。
张爱玲在她自己的文章中说:
王佳芝是一个如此软弱的凡人。她不是超人,也不是英雄。她只是一个美丽、单纯、孤独而又敏感的女人,像一片浮萍,在一个动荡而又无爱的乱世里徘徊。初恋还没开始就已经幻灭;友情就像一场假戏表演;而亲情更像是一片贫瘠的废墟——母亲去世,父亲抛弃了她,带着弟弟去了海外,战争中只剩下她一个人,连留给她的房子都被姑姑侵吞了。她一个人,努力去属于某样东西,努力去抓住某样能给她安稳生活的东西,却被错误的付出,利用,伤害,背叛。
总的来说,张爱玲对人生和人性的看法是冷酷无情的,这与她所处的时代和出身的家庭有关。她笔下的世界是凄凉阴郁的,人生是一场盛大的化妆舞会。男女之间有算计,有博弈。谁先情绪化,谁就输了,输的人就在劫难逃。但是,人性总是向往真情和温暖的。在这样一个冰冷的世界里,所有的计算依然是为了检验和挖掘隐藏在人性中的真实情感。女人一旦认为自己得到了真情,就会飞蛾扑火,最后粉身碎骨。
李安毕竟比张爱玲更有同情心,更温暖。在他镜头下的这个荒凉而荒诞的世界里,王佳芝比原著中描写了更多女性的纯洁与美丽。汤唯的诠释抓住了这个人物的本质——一个在情感上令人苦恼的女人,一个有着如水的女性魅力的女人,内敛、被动、屈服、隐忍、温柔。她话不多,内心的戏全在眼神和动作里。
电影中,王佳芝的背景设定为从小父母关系不好,母亲去世,父亲再婚,但原著并没有交代背景,只说“从十五六岁开始,她就一直忙于抵抗各种攻势,这样的女孩不容易谈恋爱,抵抗力太强了”。生长在这样出身家庭的女生,不容易谈恋爱不是因为太抗拒,而是因为太敏感。她太缺爱了,所以总是小心翼翼的察言观色,不信任身边的人,却为了一点点真心会付出一切。她想归属,却被抛弃了;她渴望被保护,却被伤害过;她一直在付出,却没有人关心她的利益,问她想要什么。
王佳芝是一个被动的角色,一个优秀的角色扮演者和表演者。一切都做得很好,但这些都不是她自己的决定,也不是她心里想要的。她想要一个坚强的男人的爱和保护,让她在乱世中找到安稳。这是她人性的弱点。
易先生是个恋爱老手。从一开始,他就看出王佳芝是想捉弄他,但他没有揭穿她,因为他也想看看这个单纯笨拙的女人到底想要什么。要勾引一个靠洞察人心而不暴露身份的职业情报人员,王佳芝只能玩真面目,装真面目。
电影的主线是暗杀,但李安的主旨是探索人性,通过表面的情色,将和易先生内心世界涌动的暗流展现给观众。只有去掉所有的社会角色伪装,坦诚相见,用最原始的交流方式玩游戏,才能分辨人心的真假。他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而战,而不是在做爱。李安对性的处理可以说是非常精准的,而这三场和易先生的床戏,就描述了这个无爱女人被肉体和精神征服的过程。
三个性爱场景的核心是小说中的两句话:
第一场性爱场景的重点是“权力是春药”。易通过暴力向展示了他的力量,告诉她在他们的关系中谁是主导者。最终,王佳芝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因为她知道自己已经通过了。女人要想伤一个强势男人的心,需要让他知道,她是一个软弱的男人,她既没有进攻的能力,也没有反抗的能力。服从是最好的武器。但是权力是双向的春药。是控制欲很强的易先生的春药,也是这个没有安全感的女人的春药。她是木强的,在拥有强烈占有欲的同时,也隐隐约约感受到了被保护的安全感。
第二场性爱场景侧重于身体的快感。在人性的虚伪和世界的虚无中,只有性的快感是真实而纯粹的,两人都是为了不同的目的想抓住这一刻的真相。王佳芝对易先生的情感走向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假戏因为真情实感的输入,变得真假难辨。场景一开始,王佳芝说:“我恨你。”最后,她说,“给我一套公寓。”易先生的脸因为短暂的微笑而放松了,他放松了对的警惕,因为他知道这个女人已经开始爱上他了——他知道女人通常都是口是心非的,只有心里爱了才能说恨,然后不顾名分的想属于一个男人,和他在一起。在王佳芝一点点放弃了他的身体、尊严和主体性之后,他的情感防线开始崩溃。
最后一场性爱充满了末世的绝望。易先生不再是一个善于操纵的人。他完全放松了警惕,枪就挂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他甚至让王佳芝用枕头蒙住眼睛。这出戏以王佳芝躺在床上哭泣而告终。她哭是因为她觉得这个男人和她一样孤独脆弱,他们感情上的慰藉和交融让他们觉得* * *。在内心和肉体力量的驱使下,不由自主的情绪和对荒谬现实的抗争达到了顶峰。
正是有了这些感情上的铺垫,在执行刺杀计划的那天,在他们一起拿戒指的关键时刻,突然心软,放了易先生,这在我看来一点也不突兀。
张爱玲在她的书中这样写道:
带着感情来看易先生,只看到他神态中的温柔和怜惜,只听到轰然一声失落。
电影中,当试图摘下戒指,说我不想在街上戴这么贵的东西时,易老师轻轻拉着她的手说,你跟我在一起。这个女人,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一生只得到易先生的保护和照顾,觉得“这个人真的很爱我”,觉得“走”真的是她的人性。
封锁后,王佳芝取出了组织给她的毒药。这时电影里有一个回放:王佳芝一个人站在舞台上,她的同学在对面楼上,说:“王佳芝,上来。”这是一段很有意义的回放,提醒观众王佳芝从来都不是这个团体的核心成员,也解释了她为什么没有服毒——她意识到自己一直是个局外人,她从来没有被那个团体所接受,她的生活不属于他们。她已经顺从了一辈子,这一次,她要为自己做一个决定,找到自己的主体性,找到自己的人生。
电影对原著最大的改变是易先生对的感情。李安在改编中加入了日式酒馆,演唱《歌女》的场景是刻画易先生情感变化的重要场景。李安给了这个流浪的女孩一点点她想要的爱,一瞬间的温暖,最后的平静。在原著中,易先生对没有真正的感情,她只是他的猎物:
张爱玲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恐怕内心充满了悲伤。这种身心被一个人占有的状态,弥漫着对死亡的绝望,与爱与恨完全无关,只剩下强烈的感情。
李安曾在一次采访中说:
《色戒》是一部触及人性微妙的作品,难免有争议。然而,优秀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往往不在于道德或意识形态,而在于对人性探索和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文本/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