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茂先生是有名的相声艺术家,他有什么样的经历?
苏文茂先生,有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演员、相声名家、相声大师常宝堃的弟子、被誉为“文哏大师”、我国相声界“文哏”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相声界“大师哥”、被称为“文哏巨匠”。
苏文茂从小就热爱相声,他最喜欢的是有“小蘑菇”之称的常宝堃先生的相声,后来几经波折,终于如愿投到了常氏的门下,他于1943年正式拜师到当时已经快60年了,这段拜师的经历充满了艰辛、充满了曲折,我们不由为苏文茂那种不屈的精神肃然起敬,我们也由此看到了苏文茂对相声艺术的执着追求。
1942年他在天津市一家药铺叫“九春堂”药房,他在那儿学徒,听到相声特别是常宝堃先生,以后是他的老师,他和赵佩茹先生那么两个人演出,苏文茂他是听他们的节目入迷,有一天他就跟他们说。
他说常先生赵先生,他说我喜欢听你们的相声,我是在“九春堂"学徒的,我很想学这个相声。当时他们老师呢就有一种好像是推辞吧,就是说,哎呀、你还是学徒吧,因为学买卖还是有前途的,你学我们这个行业好像自己有一点客气,说这个没有什么大发展。
有一天他们老师坐车来,坐的是黄包车,来呢按现在来讲拿一百块钱呢这么一个整票,可是到这雇车呢那么才十块钱,十块钱当时拉车的没有钱找,他们老师也没有零钱,就给他一百块钱找不开,他们老师这时候还差五分钟就得进播音室,就得去播音,所以说他们老师就拿这钱就交给他了,说这个小孩,你天天不是到这来嘛,这样吧,我托你办点事儿,你呀、把这钱换开,换开你给他十块,剩下那个你明天再来的时候你再给我。
嗬,自己简直是就等于自己最尊敬的人、最崇拜的人他能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而且这么信任我,苏文茂他当时那简直是高兴得了不得,他拿着这钱他到处去换,最后把这钱换开了。后来了,大家、因为他们剧团的人对他全印象特别好。
他又是北京人,说话呢、会说普通话,说话也比较清晰,大家都认为这个孩子又好、又听话、又有眼力见,说(是)这孩子将来绝错不了,你就收了他吧。那时候大伙儿就给他做工作,给做工作,后来他们老师就说“好吧",就说一句“好吧”,他才蹦起来,这是1943年他拜的师。
虽然师从相声名家,苏文茂却没有照搬照抄老师的表演风格,相反在继承了常宝华的表演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为相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演员、特别是相声演员,那你比方说吧,分派、京剧啊、或者是怎么着,他们曲艺唱得(的)也分派,捧哏它就分成了派,你比方说,逗哏它分的是什么呢。
是侯派、侯宝林派,常派、常宝堃派,马派、马三立派,苏派、苏文茂派,马派、马季派,它把这五个人分成了五派。相声啊,你要是师傅怎么教你怎么学,你达不到成名就被淘汰了,也就是说你啊,你学了老师的经验、学了他的理论丶学了他的作风、学了他的品质、学了他的各方面,那么全学到了,然后发挥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是有出息的演员,他才能够达到甚至赶上老师、甚至超过老师。
齐白石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也就是你学我的,似我者、你跟我一样、跟录下来的一样,这个画家就完了。
苏文茂对境界的要求似乎永不停止,他的儿子便是继承了他的优点,同样在相声表演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他的那段《扔靴子》表演起来神形兼备、丝丝入扣、引人发笑,把这一名段子演绎得惟妙惟肖、颇有乃父风格、得到了观众的好评。
他的儿子呢,虽然我们现在不叫官,他也是、他挂衔是中校,他叫苏明杰,他也演相声,“马三立"杯、就是全国业余相声大赛他跟一个搭档、他们俩人得一等奖。他呢,什么小品、那个相声TV,就等于是音配像似的,你比方说他配得那个那叫什么,派出所的那个叫《纠纷》,《纠纷》是马志明说的单口,那么他给配的人物、演出来的相声TV。
因为他们这个相声,苏文茂他认为它是时代艺术,它是跟着时代走的,到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的作品,为什么说我们这个传统相声那么多呢,那全是历代的相声演员创作的、创作保留下来的、而且是比较好的、那么才放在我(他)们这个相声宝库里。这传统宝库里头,也就是说是我们今天我们需要推陈、需要出新,但是,我们把我们传统的东西我们也要呢,很好地去整理它,也就是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当时他们采访了他,他说:“《中国名人名家》这个栏目、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你们好,自己是天津的相声演员,自己感谢那么所有关心自己艺术成长、支持自己的人,借此机会自己向你们问好,感谢你们多年来对自己的帮助,那么今后呢自己要拿出更好的作品、那么来回答自己亲爱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