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教授为何要退出学术界,是什么导致他对学术无望?
前不久,有媒体爆出消息,厦大教授王诺宣布退出学界,表示对中国学术体制已经完全绝望。教授在退出一年多之后在他自己专业博客公布了这一人生选择性的决定的公开信。教授说退出学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王教授说,自从入学界以来,从事学术研究已有三十年,已经抵达自己学术储备和学术能力所能达到的最顶点,未来如果要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只有三条路可走,要么走向一个思想体系,其前提是首先完成系统的哲学研究和相关思想的基础性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要么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揭示西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联性,发掘中国传统思想对当代世界的普适价值,其前提则是要首先完成系统的国学研究;要么在真正意义上走向世界,与世界同行对话并对世界学术发生作用,其前提则是首先要经过英美名校人文和社会科学博士生所接受的那种繁重而严格的学术训练。他清醒地认识到:
如果不能在以上任一方向努力下去,我未来的学术研究不可能有真正的突破,而只能在同等水准上重复以往最多不过是对更多的具体问题做与以往同等水平的研究;也不可能真正融入国际学术界,被国际学界真正认可和接受。明确这些之后,我的选择也就清楚了:我既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也不想把此生剩下的精力时间投入到上述三方面极其艰巨、费时长久的系统训练之中,又不愿意也不能忍受自己的学术研究在原地踏步,虽然已经到了所谓的丰收期,可以收获各种利益;那么我只能选择退出学界了。
二是,王教授说极其反感中国这种学术体制、这种学术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也极其反感那些学术明星和正在成功路上奋进和攫取的学术投机者。我不愿意再与他们为伍。三是,想换一种生存方式。五十岁以后,在思想和追求方面逐渐地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功名利益、责任使命等越来越淡漠了。他决定放下这些,虽然知道放下不易,但一定要果断地、决绝地、真正地放下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从年轻时就有却一直因为追求功名事业而没有实现的梦想、爱好之中,要换一个活法,换一种生存方式,趁自己还有力气还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