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主要讲了什么?
曹禺,生于1910年,湖北潜江人,著作有话剧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话剧《雷雨》是非常著名的一部作品,1934年发表于《文学季刊》第3期,1936年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后来的版本多有修改。现以较早版本进行评介。《雷雨》***有四幕,并有序幕和尾声。
剧作写了一个扣人心弦、动人魂魄的人间悲剧。30年前,地主阔少周朴园为了娶一个有钱的小姐,赶走了刚为他生下第二个孩子的使女鲁侍萍。鲁侍萍走投无路,抱着刚出生的二儿子鲁大海投河自杀,为人搭救。30年后,鲁侍萍与鲁贵所生的女儿四凤不巧也到周家做了使女。这时,当初鲁侍萍留在周家的大儿子周萍正厌倦了与后母蘩漪的乱伦关系,转而喜欢上四凤。而当四凤已怀孕3个月时,鲁侍萍又鬼使神差地踏进了周朴园的家门。由于她的出现,周萍和四凤发现了他们之间的真实关系,双双自杀身亡。周萍的弟弟,蘩漪的亲生儿子周冲也因抢救四凤而死。蘩漪和侍萍则同时精神失常,留下周朴园在孤独中默默地忏悔。
作者采用了回溯式戏剧结构,从鲁侍萍30年后即将再进周家写起,将过去的种种纠葛在最后一天的情节发展中交待出来。这种从临近高潮处下笔的戏剧结构,使得本来就扣人心弦的剧情更加紧凑激烈,戏味充足。
《雷雨》的基本思想是对不合理的命运和社会的谴责和诅咒,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于被压迫者的同情和对于反抗者的赞赏。在剧作中,命运之神似乎无所不在,时时在通过环境、机遇,通过人们自己的情感、欲望去捉弄人们:周朴园自以为果断、理智,但他维护家庭的“体面”的努力却一败涂地;周蘩漪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不顾一切地要抓住周萍,结果也适得其反;周萍极力想摆脱与后母的不名誉关系,而移爱于四凤,没想到堕入了更可怕的深渊;鲁侍萍遭遗弃后就不想再见到周家的人,“不公平的命”却偏偏使她们母女与周家父子相遇;父子兄弟间争执殴斗,却互相不知道对方是谁。不仅命运好捉弄人,不公平的社会也在禁锢和压迫人:蘩漪被禁锢在一个令人窒息的封建家庭中,心理已经变态;鲁侍萍被遗弃后,遭受了种种磨难;可怜的四凤,承受了周家父子两代人犯下的罪孽;鲁大海等工人,也受尽了剥削和摧残。对此,蘩漪、鲁大海、鲁侍萍、周冲等,都进行了方式不同的反抗。作者给予这些人以深切的同情和由衷的赞赏。整体看来,剧作虽然有较浓厚的命运悲剧的色彩,但民主主义思想仍然是其基本思想内核。
《雷雨》的人物塑造也有很出色之处。周朴园是一个封建思想很重的资本家,他唯利是图,专横跋扈,却又道貌岸然,自以为品质高尚。从自己的实利考虑出发,他忍痛抛弃了年轻美丽的鲁侍萍。在误以为侍萍已死,不再对自己形成威胁时,他又似乎真诚地怀念她以保持自己内心的平衡。但一旦侍萍再次出现,他就又恐惧地、声色俱厉地训斥了她。只是到了他认为无可奈何的时候,才不得已在全家面前似乎很诚恳地承认了侍萍的真实身份。这是一个深层次的伪君子形象。另一个人物蘩漪的性格也很鲜明。她的正当的人生需求受到禁锢时,她便不顾一切地进行反抗。她会疯狂地爱,也会疯狂地恨。她是最富有“雷雨”性格的人物。她的不道德是以反抗不道德的社会为前提的,因而她是一个被不合理的社会扭曲了的个性主义者形象。
整个剧情是在雷雨前夕和雷雨中进行的。剧作的命运思想、反抗情绪、紧张的情节、富于“雷雨”性格的人物形象,与剧中那种开始郁热憋闷,后来雷电交作、暴雨倾泻的环境气氛渲染,完美地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曹禺很注意学习和借鉴西方戏剧艺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思想、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中的反抗性格、易卜生的《群鬼》中的血缘纠葛情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中的气氛渲染,在《雷雨》的创作中,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雷雨》是中国移植西方话剧形式的一次成功尝试。它的演出,获得了观众热烈而经久不衰的欢迎。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