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的“军神”乃木希典

(1)

乃木希典这个名字在中国可能没多少人知道,但在日本却被奉为明治时代的“军神”。本来这位“军神”在国内并不知名,但最近却因为一个热点事件而在国内走红。我们不妨挖掘一下这个被奉为“军神”的日本人物是谁。

乃木希典,出生于日本长福番山口县1849,出生于一个下层武士家庭。虽然乃木希典是个低级战士,但他在选择转世地点方面开了个好头。

日本德川时代末期,西南地区出现了四个强大的诸侯国,被称为“西南四强藩”,分别是常州、萨摩、土佐、费谦。这四个附庸国支持天皇主持“富民强兵”的政治改革,反抗德川幕府昏昏沉沉的统治。德川幕府倒台后,日本天皇执掌“明治维新”的变法,将四藩据为己有。

其中,常州和萨摩这两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几乎垄断了整个日本军界。当时陆军将领基本都是常州人,海军将领基本都是萨摩人。

乃木希典出生于常服藩,常服藩是常服藩的下一个分支。第一代常州藩是第一代常州藩的堂弟ri Terumoto。

后来,明治天皇从常州、萨摩、土佐等地挑选了贴身近卫,组建了近卫军师,这是天皇直属的武装力量。乃木希典被选为常州武士,成为皇帝的武士。乃木希典正式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2)

1877年,落幕大英雄西乡隆盛不满落幕后成立的新政府忘恩负义的行为(明治维新后,新政府取消了武士的特权,武士不再受国家供养,自谋生计。还颁布了“废刀令”,禁止武士佩剑,禁止武士梳“月头”留发髻。战士们普遍感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他们在九州岛重整军备,带领武士调兵造反,恢复武士的荣耀。

这场战役是为了日本历史上最后一场内战——“西南战争”。

“西南战争”爆发时,乃木希典是陆军上士,作为政府军第14联合阵线代理队长,奉皇帝之命平定叛乱。结果叛军的据点熊本城被围困时,被起义武士的外围保安部队击溃,全军溃逃,连天皇给的军旗也被叛军夺取。为了夺回皇帝的皇旗,失去理智的乃木希典命令军队自杀冲锋。好在当时的日军没有后来那么疯狂,还是一群正常的人类。眼看兵败如山倒,身负重伤,被迫逃离战场,送进野战医院,救了林一命。

乃木希典战败后,给政府军总司令山县有朋写了一封自白书,准备逃离野战医院,重返战场。他被意外发现,直接关进了医院。

战后,山县有朋认为乃木希典一直在浴血奋战,并在战场上受了伤,尽管他知道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名士兵,他有态度,敢于承担责任,所以他免除了乃木希典的惩罚,没有要求有罪。毕竟“西南之战”以政府军的胜利告终,一场小小的联队战役失利,变得无足轻重。

但乃木希典一直担心丢失皇帝赐予的军旗,认为赎回都城是大罪,准备在家中自杀。结果,他的一位同事儿玉源太郎那天去他家探望他,发现他自杀了。他直接骂了他,放弃了乃木希典的想法。虽然他暂时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但失败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乃木希典。他整天喝酒,喝醉,毁了自己的身体来为自己的受虐狂赎罪。

经过这次失利,乃木希典的种种行为可以看出,他性格中的一些缺点只是一场小战斗的失败,得到了上级的原谅和同事的开导。但乃木希典依然执着,充分暴露了他人格中病态的固执,因为一个战败后公开虐待自己身体的军官,还能指望他珍惜部下和士兵的生命吗?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又怎么会珍惜别人的生命呢?且不说俘虏和敌国人的性命,这个疯子对生命的蔑视程度自然可想而知。

(3)

乃木希典的颓废生活没有持续多久,他的皇帝给了他一个新的任务,送他去德国学习军事技能。1886年,乃木希典第一次离开日本,到达西方。在乃木希典的印象中,他认为西方是一个混乱的社会。出乎意料的是,乃木希典对他在德国的所见所闻感到惊讶。德国人的自律、严谨和整洁极大地刺激了乃木希典。乃木希典回国后,立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提交给日本陆军部,建议日本按照德军的方式改造、整顿和训练部队。

1894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这时,乃木希典被提升为少将陆军上将,以日军第一旅旅长的身份参加了旅顺口战役。进攻旅顺时,日军遭到顽强抵抗,日军进攻遭受挫折,“伤害”了日军将领的“自尊心”,于是下达了“城破之日,将男女老幼一律格杀勿论”的命令。

所以日军破城后,展开了残酷的屠杀,持续了四天三夜。死亡人数一直是个谜。我只知道过了四天三夜,旅顺只剩下三十六个活人。之后,日军为了掩盖罪恶,集中焚烧遇难者尸体十多天,将骨灰装在几口大棺材里,埋在旅顺白宇山东麓,也就是今天旅顺口的“万中墓地”。

旅顺大屠杀是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第一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有针对性的种族灭绝。接下来可以与1900年“海兰炮”和“江东六十四屯”的俄国大屠杀和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相比较。

(4)

甲午战争后,中国战败,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将台湾省割让给日本。乃木希典先是被任命为台南警备司令,然后在1896年直接成为台湾总督。

当时台湾省人民还在反抗日本对台湾省的殖民统治,台湾省岛内各种抗日力量此起彼伏。乃木希典接任台湾省长后,疲惫不堪,在给朋友的信中抱怨说:“日本得到台湾省,就像乞丐得到一匹马。可是乞丐不会骑马,老是踢。”

于是,乃木希典这个“天才”突然有了主意。既然台湾省这么难治理,我们要么卖掉台湾省,甩掉包袱就好。恰在此时,日本政府也因财政困难而不堪重负。它真的被乃木希典的提议感动了一点,于是它同意了乃木希典的提议并开始采取行动。

乃木希典首先找到英国,想把台湾卖给英国,但英国是一个永不衰落的帝国。世界上各个时区都有英国的殖民地,它控制了印度、缅甸、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在当时的亚洲。连上海武汉都有英国租界,英国真的看不上台湾省。忽略乃木希典的爱。看到英国不感兴趣,法国出面,提出要买台湾省。经与日本外务省谈判,同意日本以一千五百万法郎的价格购买台湾省。

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召开政府最高层会议讨论此事。乃木希典以台湾省长的身份发言,乃木希典说:“日本占领台湾省以来,没有得到一分钱的好处。为了控制台湾省很多人的死亡,这种亏本生意不能再做了。”而且乃木希典认为,日本根本改变不了台湾省人对中国的认同,所以日本在台湾省所能得到的经济利益,绝对不值得它为维持日本在台湾省的统治所付出的人力财力。

乃木希典的讲话得到了在场的许多日本高级官员的认可,他们一致认为台湾省应该卖给法国。其他一些高级官员建议,不要急着卖给法国,也可以和中国清政府商量。甲午战争初期,清政府可以出3200万两白银“赎辽”,这次赎台湾省,或许也能从清政府那里杀出个好价钱。

这时,内政大臣儿玉源太郎(阻止乃木希典自杀的人)突然插话,对伊藤博文说:“台湾省不难统治。现在这种局面是日本派到台湾省的官员无能造成的。如果总理认为政府中没有合适的人来治理台湾省,那我就自荐当台湾省长。”伊藤博文被儿玉源太郎“慷慨激昂”的言论感动,决定不卖台湾省,改派儿玉源太郎为台湾总督,统管台湾省一切军事、政治、民生,不受政府干预。乃木希典当场引咎辞职,他的恶政和倒卖台省成为当时的笑柄。

(5)

1904年,日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为争夺中国东北的权益,爆发了“日俄战争”。此时,乃木希典已成为陆军上将,指挥日本第三军,负责进攻俄国太平洋舰队的旅顺要塞。甲午战争时,乃木希典占领了旅顺,北洋海军基地,这次可谓故地重游。但是,此时的旅顺要塞,已经无法与当年相比。

甲午战争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租借旅顺作为俄租界,对北洋水师遗留下来的旅顺各种防御设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由于俄国工程庞大,财政困难,直到日俄战争爆发,堡垒改造并没有完全完成,但此时旅顺已有8座半永久堡垒和9座中央堡垒通过战壕相连,并装备了大量马贯东克勤机枪,形成了强大的火力。

面对俄军先进的防御工事和武器装备,受过德国教育的军官乃木希典竟然采取人海战术,命令士兵不断攻击坚如磐石、火力强大、布满地雷和铁丝网的俄军阵地和堡垒。

旅顺战役持续了五个月。日军共投入兵力13万,伤亡6万,伤亡近半。就连乃木希典仅有的两个儿子也在他的强行冲锋下“为国捐躯”,最后因为俄军弹药和粮食耗尽,外援未到,士气低落而主动投降。

由于旅顺之战伤亡惨重,后来又因为乃木希典生病,儿玉源太郎(没错,又是这家伙)在剩下的决战中代替了指挥,所以乃木希典在整个战争中的评价都是极其负面的。后来的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在他的小说《坂本云》中描述了乃木希典的固执、愚蠢和无能。

(6)

作为一名将军,乃木希典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有勇无谋的“傻瓜”。估计是三国时夏侯元和孟获被甩后的同类货。为什么他能和战国时期的上杉健信、平安时期的传奇英雄袁义京并列明治时期的“军神”称号?

最大的原因是乃木希典和他的妻子奈木静子在明治天皇死后自杀。

用日本人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追腹。就是在主人死后,剖开他的肚子,跟着他到地下。当时,乃木希典是一名陆军上将,地位显赫。他没有忘记自己是明治天皇亲自挑选的御林军。作为皇帝的武士,皇帝是他的主,他是下等武士。因为皇帝得到了提拔,所以才能有今天的功名。所以当明治天皇死后,乃木希典突然觉得天要塌下来了,决定跟着先帝入土为安。

正是因为乃木希典的显赫地位和倔强忠诚,才符合当时逐渐军事化的日本社会“忠君”、“军国主义”的风气。因此,乃木希典夫妇自杀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狂热追捧。当时,他们率先在东京赤坂区购买了一块土地,为乃木夫妇修建了纪念神社。神社建成后,周边改名为乃母坂,这个神社就是今天的乃母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