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金坛村》与人的“命运”

散文?“金坛村”与人的“命运”

?随着电视剧《宁敏小镇》的热播。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遂宁镇金滩村已成为一个热门景点。银川西南约40分钟车程。离“西夏王陵遗址”景区不远。“金滩村”坐落在辽阔的戈壁滩上,是用两个月时间专门为宁敏镇修建的。但一路进村,我看到有些院落似乎有人居住,有一点生活的气息。这使得“金坛村”不仅是曾经的电视剧拍摄地,更是一个“活”的旅游景点——这与另一个镇北堡影视基地不同。村里的民居格局大致相同:平顶砖土房。每一码。门窗不刷漆,更凸显布艺窗帘的色彩。有的院子里堆着农具或者生活用品,偶尔有小动物跑来跑去。

?参观了“赵鸿农民文化大院”。它的主人曾经在宁敏镇扮演过弥撒的角色。院子里有一个像小剧场一样的表演场所:几个方桌和板凳。舞台和布景在前面。胖乎乎的小讲解员说,这是平日里上演秦腔的地方。周围的村民定期来这里聚会。这里的人们喜欢秦腔。我有点困惑。我问她秦腔不是陕北特色吗?宁夏人要唱《花儿》。陪同参观的老人解释说,“花会”比较高雅,不会有多少人参加。不受欢迎。或者流行的秦腔受到村民的喜爱。

?演出场地两侧有大型玻璃柜。柜子里陈列着农民们以前的生活和生产设备。这些是从民间收集来的,在宁敏镇用作道具。电视剧拍完之后,统一进了“赵鸿农民文化大院”。它原本是展出的。但是有些被游客宠坏了。为了留住创意和当地的农民文化,主人把它放在了玻璃柜里。以至于游客只能远远的看,不能玩。也许从我们来自城市的游客来看,这些事情是最常见的。甚至粗糙庸俗。但是,我们可以理解主人保护自己的努力。他保留的不仅仅是曾经拥有的工具,而是对过去艰苦生活的记忆——毕竟在拓荒时代,很多东西来之不易;也意味着珍惜现在,憧憬未来。

?小解说员说她是宁夏西海固的二代移民。当他的父亲和村民第一次从西海固的家乡刁庄来到这里时,这里就像宁敏镇的那块土地一样。在茫茫戈壁,大家都是从零开始。他们可以忍受大风、缺水、干旱和土地贫瘠,毕竟他们的家乡“西海固”也是如此。但是,房子需要重建,土地需要重新整理。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房子没盖起来之前,人住在一个“坑”里。小讲解员带我们参观了一番。所谓“坑”,就是在平地上往下挖一个洞。再次按下屋顶,与周围的土地齐平。进出坡道。越看越像古墓;分配给每个家庭的土地都要重新打理。只有把地里的石头去掉,把稍微细一点的土筛掉,土地才能保持水分,才能种上活的庄稼。田间生产的主要是土豆等耐旱作物。所以移民只有一种食物。一天两三顿土豆。大家编了个顺口溜说“早上煮土豆,中午烤土豆,晚上烤土豆”。虽然移民在西海固留下了祖先的生活和生意。但为了家族后代的发展,他毅然来到银川附近的永宁县。这不仅是一种远见,也是一种勇气。小评论员很高兴他的父母迈出了移民的第一步。她相信,在国家对口支援政策和村民们的努力下,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这个小评论员讲了许多关于他自己和他祖父母的故事。这是游客爱听的话。总比无聊的导游词强。我们感受到千里之外的人们不同的生活和情感。“金坛村”村民的乐观和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情绪感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城里人已经习惯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却总有怨恨。对比他们的人生,差距有多大,我们的精神境界差距有多大!

?“金坛村”人们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时代。这是普通人的运气。然而,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不是一个人可以选择的。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听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背景也发生在宁夏永宁县,一个贫瘠落后的苦寒之地。大约五十年前...

?1966年“W革命”开始后,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听从政府号召“停课闹革命”,纷纷成立“H卫士”组织。走上街头“破除资本主义”,打击“坏人”。每个人都有青春的使命和崇高的信仰。这是他们人生中最意气风发,最放纵的时候。不久之后,全国范围的“大串联”运动又风起云涌。持续了一年多。为此,中国的交通、民生、经济等诸多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个国家正处于崩溃的边缘。这些十几岁的中学生充满活力和热情。两项运动失控。政府意识到了危险。为了改变一些大城市的混乱局面,政府决定将这些中学生从他们的城市转移出去。因此,国家随后开展了“知青下乡运动”。这些原本被称为“H卫士”的中学生有了一个新名字——“知青”。因为他们都是1966年、1967年、1968年的中学生,后来被称为“初三”。无论“H卫士”、“知识青年”还是“老三届”,其实都是同一批人。

?1968年开始的“上山下乡运动”,意在让这些城市长大的中学生到贫穷落后的内陆地区接受“贫下中农”的思想改造。宁夏银川郊区永宁县接收了数百名来自浙江杭州的知青。

?这些去永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青中,有两个杭州不同学校的男女中学生。他们在离家千里之外的一个又苦又冷的地方相遇。两颗青春而孤独的心碰撞。很快他们开始了一段充满美好回忆的恋情。

?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这对小情侣纯洁的精神世界。

?虽然永宁离宁夏首府银川不远。但是,从现在的自然环境来看,永宁的环境一定更差。以及江南鱼米之乡的中学生如何适应?在西湖水里泡大的孩子在这里喝水都有困难。孩子爱干净,每天都要洗。在当地村民看来,这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水是村民的命根子。平日人畜饮水,农田灌溉都不够。而这些南方宝宝其实是用来洗头洗脚的。为此,杭州知青和当地村民怨声载道。

?知青无法适应现在的生活条件和自然环境。他们的现实存在,与他们来之前的宣传和想象相差甚远。刚到永宁的时候,几百个知青被分到各个村的农民家里。有的村民家里条件好一些,几个知青睡一个炕;条件差,知青只能睡在“坑”里。住宿不是大问题。毕竟都是小宝宝。白天累了,晚上可以挨着床睡着。然而,对食物和饮用水的不习惯让知青们心生怨恨。虽然,知青们为改造自己的精神境界和生活习惯做出了主观努力。村民们也尽力帮助娃娃们。然而,现实中的巨大差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弥合的。

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双方都无能为力。一项全民运动,不是一个伟人手一挥就能成就的。中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体育发展的效果也不同。就像永宁一样,自然环境恶劣。地里什么也长不出来。农民自己的口粮也成问题。但是一下子来了几百张嘴,想把这片土地上有限的产量一起吃光。况且这些刚来的知青也不懂种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们不仅不能帮助当地的农业生产,农民还得努力帮助他们学习农业生产。真的是吃力不讨好。在农民眼里,这些娃娃根本就是来捣乱的。也许农民会向干部反映情况。但当时哪个干部敢对中央下达的命令提出异议?一旦被扣上“破坏下乡运动”的帽子,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就导致了接下来局面的失败。干部对实际困难要么避而不谈,要么遮遮掩掩,要么小修小补。所以,下面的问题越积越多。村民和知青的矛盾越积越多,导致了最后的激化。

?最后,永宁发生了一件“大打出手”的事件,可以载入国家史册。永宁农民和杭州知青是冲突的双方。一个风轻云淡的中学生怎么可能是一个靠体力生活的农民的对手?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杭州知青的崩溃。

?前面提到的两个正在恋爱的中学生也卷入了这场纠纷。女生和同班男生逃到银川。到了银川后,学生就散了。最后,女孩最终独自一人流落银川街头。幸运的是,她很快得到了一个在银川开公交车的当地年轻人的帮助。女孩在公共汽车上卖票。怀着感激之情,几年后她嫁给了善良的公交车司机。他们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过着平静安稳的生活。

?另外,那个男孩。战斗前他因其他原因逃离永宁。听到打架的消息,他冒险回到永宁恋人插队的地方寻找。但是我找不到她。他觉得大家最终都会回杭州。他不知道杭州的确切方向。他不得不一路向南。当他找到铁路时,他沿着它向南走。

?男孩第一次逃出永宁的时候,他在村民家里的所有个人物品都没有带出来。他身上没剩多少钱了。但是在那个年代,钱是不够的。没有粮票,还是买不到吃的。他从垃圾堆里寻找食物,或者乞讨,过着流浪的生活。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回老家杭州。

?在回家的路上,男孩遇到了一个也是流浪汉的男人。男人告诉男孩不要回杭州。因为,他插队到宁夏的时候,户口已经从杭州迁到他插队落户的地方了。男孩没有杭州户口。没有户口就意味着没有粮油关系。男孩们得不到国家配给杭州居民的任何东西。就算回到杭州老家,怎么活下去?何况永宁县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我肯定通知杭州了。知青是逃犯。我一回家,警察就来抓人了。我们得把孩子们送回永宁。不仅继续转型,还要严格管理。生活比以前更艰难了。

?流浪汉劝男孩,不如跟他去东北黑龙江。因为,他听说大兴安岭深处住着一群同样命运的人。都是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回家的人。那里的生活相对安全。毕竟,山区生产一些可食用和可用的东西。

?在流浪汉的指引下,男孩一路跟着他来到了大兴安岭。男生确实遇到过一群那些年被社会淘汰的人,有的是“反G生”,有的是“地主”,有的是“间谍”等等。那里的很多人每天除了做一些生存必需的工作之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写投诉信。男孩们在那里住了几年。虽然他活了下来。然而,艰苦的生活和坎坷的经历让他的神经出了问题。他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清醒时,与正常人无异;思维混乱,糊涂时胡言乱语。他将铝锅倒扣在头上,说这样别人就测不到他的脑电波,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20世纪70年代末,政府拨乱反正。大兴安岭深处的这群人得到了这个好消息。每个人都走出大山回家。男孩也回到了杭州。但是当我回到杭州的家。他发现他的父母都去世了。他的大哥,家里唯一的亲人,已经结婚生子。大哥以为失散多年的哥哥死在异乡了。所以,我之前把我哥的私人物品都处理掉了。当这个男孩突然出现在家里时。他的大哥比他更害怕。这个男孩设法住在他大哥的家里。除了不断跑去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和打零工维持生计,他还在打听知青女友的下落。

?80年代,信息、交通等各方面越来越便利。男孩从宁夏回来的知青那里打听到了女朋友的下落。我了解到她嫁给了一个公交司机,在银川成家,有了孩子。男生固执的想去银川找她。大家意识到他有精神病,都试图阻止他,劝他放弃。但最后,我不得不放他走。

?男孩又一个人来到了宁夏。他终于在银川找到了那个女孩。那时,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而且,这两个孩子已经大到可以理解了。当初,恋人重逢,互诉衷肠。两人谈了各自被分散后的经历。听完男孩的讲述,女孩泪流满面,感触颇深。那天晚上他们住在同一个房间。女生都知道,男生虽然三十多了,但还是处男。经过几天的交往,两人的感情急剧升温。

?在强烈的冲动下,女孩向丈夫提出了离婚。单纯的西北汉子真的想不通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老婆这么果断的要求离婚。即使丈夫使用暴力或者下跪哀求。我没能留住我的妻子。女孩固执地离婚了。男孩留给了丈夫,她带着女孩和爱人回了杭州。

?至此,有情人终成眷属。传统的爱情故事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然而,现实的创造者却在千方百计地捉弄人。

?这对恋人回到杭州后立即结婚了。他们带着女儿从大哥家出来,住进了另一套房子。但是这对新婚夫妇的热情并没有持续多久。男孩的精神病复发了。他时不时地打骂妻子。说她是个间谍和坏人。我悲惨的生活是我妻子造成的。他经常捣乱,弄得家里乱七八糟,邻居们都在抱怨。他的妻子和女儿生活在恐惧和沮丧中。

?况且女生回杭州后,生活也不比银川好。所谓的“知青”其实没什么知识,连中学都没读完。她在银川,一直在车上卖票。你只能在杭州找到类似的票务工作。但是经常,她老公去她单位闹事。说一个男同事和他老婆有一腿。导致女生无法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只能频繁跳槽,甚至失业。这对他们本来就贫穷的生活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最后两个人真的走不下去了。女孩又和女儿离婚,搬走了。

他们都在很多年前去世了。男孩变成了一个孤独的老人,死于疾病和孤独。临死前,他对妻子有着深深的自责和愧疚;这个女孩最后变成了一个老太太。但幸运的是,她死前有女儿陪伴。而她的女儿,却因为母亲的两次离婚,给她带来了终身不可挽回的精神创伤。

?在这个真实的故事中,没有一个坏人。他们都是好人。但是大家都这么倒霉。如果这个故事能写成小说,那将是一部杰作。喜欢莫言的《生死疲劳》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他们表达的是同一个主题:一群善良的人生活在悲剧中。这些人是对的,并不是“善良”的错。他们在错误的时代。

?现在,我们和金坛村的村民一样,有幸生活在一个更好的时代。我们希望这个“新时代”能够长久健康地延续下去。让人们的悲剧不再发生。让好人活在喜剧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