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爱有等差,亲疏有别?2022-05-17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前面的文章《老母鸡给客人还是母亲吃?》,大家都知道了应该要全部给母亲吃,这里面的儒家思想是“爱有等差,亲疏有别”。
那为什么“爱有等差,亲疏有别”呢 ?
不急不急,前面说过你现在遇到的任何困惑都可以在历史里找到答案。这不,王阳明的弟子就问过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王阳明是怎么回答的。
王阳明弟子问:“圣人和万物同体,为什么《大学》却要分出厚薄呢?”
这里问的问题具体是指《大学》所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自天子到庶人,一切都以修身为本。如果不能修身,就是根本先乱了,还想使家齐、国治、天下平,没有的事。家国天下之人,虽然都应该爱,但家是亲,国与天下是疏,亲疏有别。亲的在所厚,疏的在所薄,必厚其所厚,然后才能及其所薄。若不能齐家,却要治国平天下,就是将厚的先减薄了,而将那薄的反而加厚了,必无此理,未之有也”。
王阳明回答:“只是因为道理本来就有厚薄。你说圣人和万物同体,咱们这身体也是一体,但遇到危险,用那手脚去保护头和眼睛,难道是偏要薄手脚吗?人们对于禽兽和草木的爱是一样的,用草木去喂禽兽,又如何忍心呢?人对于人类和禽兽的爱是一样的,但是要把那禽兽宰了供养亲人、祭祀先祖、招待宾客,这又如何忍心呢?人对于至亲和路人的爱是一样的,但是如果只有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就活,得不到就死,不能两全,那一定是救自己的亲人,那路人就不管了,这又如何忍心呢? 这是因为道理本该如此 。”
“但是,如果是我自己和至亲之间,那就不能分彼此厚薄了,因为仁民爱物都源自亲情,如果此处能忍心,那就没有什么不能忍心的了,就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大学》里讲的所谓厚薄,就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不可逾越,这就是义;顺着这条理,就是礼;懂得这条理,就是智;始终坚持这个理,就是信。”
这下问题弄明白了吧。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就会心安理得了。
另外,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对领导、其他人的爱,竟然超过了对自己家人的爱,那一定不是真爱,肯定有其他诉求。请看历史上一个例子:
?春秋时期,易牙为了讨好齐桓公,曾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给他吃,而齐桓公居然很感动,觉得易牙对自己的忠诚和爱竟然超过了自己的亲骨肉,于是对易牙更加信任。管仲临死时告诉齐桓公,一定要疏远易牙,因为易牙为了满足国君而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没有人性。但是齐桓公没有听,后来,齐桓公病重,诸公子争位内战,易牙把手宫门,假传君命,不让任何人进宫。后来齐桓公便因无人照顾,活活饿死。 学习儒家思想 , 关键时刻还可以让你真正看清楚一个人的为人 !
“爱有等差,亲疏有别”让我们明白 , 一定要时刻把父母放在心上 , 修身养性 , 从孝敬父母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