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杏花》阅读理解及答案

村子里有杏花

许冬林

杏花的气质和邻家小姐姐很像。回首走过的冷清20年,她稀疏而美丽。但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杏花了,杏花在我心目中已经远离意甲了。

每年春天,我都去山上看桃花,烂漫得放肆。回去的路上,我心里会一直想着杏花,像是离经叛道的相思。我从未见过杏花。杏花似乎太遥远了,遥远到在中国画和唐诗里隐居。

记得看过一个画家的作品,是水墨。淡墨几笔,三五座远山被扫出,远山拥挤,拱出一座略湿的近山。山脚下,卧着一个村庄,墙上涂满了墨汁,简单朴素。难忘的是,角落里靠着一树杏花,淡粉色的花一簇一簇,杂乱无章,看起来那么轻,风可以把它们一起抹去。风吹来之前,杏花还在宣纸上盛开,透露着少年的凉意和江南的湿润。

那是杏花。

我固执地认为,画家的曙红掺水极淡,他染的一定是杏花。对,不是桃花。桃花太艳,太暖,太好惹。桃花缺少了优雅、内敛、从容和悠远,还有一种青春特有的淡然和轻盈。

我记得台湾女作家朱天文的小说《柴大官人》中有一句话:如果他没有等到那个年龄的女孩做他的孙子,他不会知道40年过去了,就像在寒冷的春天等待一朵颤抖的杏花。是啊,兴华就是这样一个酷酷的女孩,等着,她就在咫尺天涯。等待这样的女孩,就像等待绿洲,就像等待甜美的乡音。可是,青春远了,等着吧,青春无法复活。女孩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说下个月回来。她回来后还会再来吗?只有她小女孩手的柔软和凉意似乎在他的指间缭绕,提醒他杏花已开,青春已去,只剩下这暮年的孤独和混沌。

去池州,去杏花村,去唐人杜牧喝酒的杏花村。秋高气爽,烟树满青川,站在杏花村公园,恍惚中。眼前的砖墙,杏树,绿草,浅浅的池塘,都是陌生的,突然感觉好熟悉。真是杏花村,种了这么多杏树!仿佛唐代的一滴墨汁落入宣纸,散开,弥漫,传神,成为江南杏花春雨的花园。

回首千年前的清明节,草木葱郁,山花烂漫。诗人杜牧穿着蓝色的衬衫来郊游。想到自己的流亡生活和离家千里,他有些失望。恰在此时,春雨纷纷而下,路上的行人,或在雨中,或撑着伞,手拉手地走着。看看你自己。我没有同伴,没有伞,我的蓝衬衫湿了一半。我该怎么办?喝吧!消愁保暖。餐厅在哪里?问吧。

哀悼日,细雨如泪;路上行人欲断魂。对不起,餐馆在哪里?牧童指着杏花村。虽然很远,但也能看到。在雨中走一小段路就到了。离它不远的杏花村。我要感谢一个青山绿水间杏花盛开的村庄,感谢黄氏家庭旅馆收留了一个心凉的诗人,他会在清明时节和酒后散发出灵魂的芬芳。这首芬芳的诗也像杏花,轻盈而完整,忧伤而清凉。

时间的长河里,杜牧已远航,但《清明》这首诗还在,杏花村也在。秋日的阳光暖暖的,沐浴在其中,我感觉仿佛已经沉浸在杏花村杏花的香味中,虽然杏花已经开了。我想我已经变成了一株摇曳在唐诗中的植物,一株香草。绿而柔软,轻而透明,颤抖着,像在晚风中轻轻摇曳的少女。毗邻杏花。

但这还不够。明年春天我想去穆图池州。看看海浪,看看水中的杏花,它们在春风中翩翩起舞。

如果一个人的灵魂可以像裙子一样脱下来再穿上,我多么想让它随波逐流,穿在一朵杏花上。我多么想成为陈冲带着清凉露水的村庄里的一朵老杏花。时隔多年,你看,我怒放了。不管风来不来,香和凉都在。

(选自散文第2期2014)

15.写两遍桃花的目的是什么?(4分)

16.结合文章,回答以下问题。(6分)

(1)请说明A和B的含义是否相同。(3分)

(2)划线的句子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17.写作讲究提炼意思。请阅读全文,梳理作者对杏花的想法和感受。(5分)

18.你如何理解文中杏花的含义?(6分)

参考答案

15.(4分)答案是看桃花想念桃花(1分);与杏花的优雅、内敛、恬静、远视相比,桃花以一种青春特有的淡然和轻盈(1)脱颖而出。(1)表达作者对杏花(1)的喜爱。

16.(1) (3分)答案不同(1分):A远:遥远,很远,指的是时间和空间的距离(1分);第二位是深远:远离世俗利益,指的是高境界(1分)。

(2)(3分)答案并不矛盾,因为陌生和熟悉看似矛盾,其实指的是不同的东西(1分):作者没见过杏花村的场景,所以陌生(1分);笔者欣赏过中国画和唐诗中的杏花村场景,耳熟能详(1)。

17.(5分)答案是20多年没看杏花了,长期有意向(1分)看桃花,想念杏花(1分)赏画,实现杏花(1分)看杏花,感觉自己变成杏花(1分)了梦想去做。

18.(6分)答案其实指的是杏花,稀疏而美丽(2分);比喻指青春特有的淡然和轻盈(2分);象征诗人萧光明圆满、悲凉的灵魂(2分);以物托志,表达不为外界所扰,不畏风雨,如期悄然绽放生命的芬芳与清凉的理想追求(2分)(答对3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