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及其创始人。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知识分子中出现的不同学派。《汉书》把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分为十大流派——儒、墨、道、法、阴阳、明、纵横、杂、兵、小说。刘欣,西汉人,将《斋藤优子七观》中的小说家去掉,称之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出自这里。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

2.墨家是墨子创立的。

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4.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的代表人物是李悝、吴起、商鞅、沈导、沈步海等人,后期的法家韩非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

5.军事家的鼻祖是春秋末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

6.名家辈出,学派萌芽于春秋末年,郑的邓博士是先驱。

7.阴阳家。阴阳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易经》中,“五行”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尚书》中,但这两个概念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更久的时间。

8.战略家。战国时期主要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一个派别,主要人物是鬼谷子。

9.圣人,中国战国末期至汉初的一个哲学流派。善于向别人学习。其特点是“儒墨,合名之法”,“诸道百家通”。韩曙志将其列为“九溪”之一。杂家的出现是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以秦代《吕春秋》和西汉《淮南子》为代表的杂文,分别由秦代吕不韦和汉代淮南王刘安收藏。他们兼收并蓄,百家争鸣,但有点太复杂了。

10,农家,是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先秦学派。吕思勉先生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把农民分为两派:一派是关于种树的;第二个与政治有关。

11,小说家,是先秦西汉时期的民间古事派。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小说家是记录民间街谈巷议的人,小说家被列为中国古代百家之一。“汉朝历史。文艺》说:“小说家流,官盖;街谈巷议,路听言者所言。”也就是说,小说家所做的主要是记录民间街谈巷议,并向上级汇报。然而,小说家虽然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却被认为是下等人。刘鑫在九派之列,小说家不在九派之列,影响不大。但小说家反映古代平民思想的一面,是其他九流流派无法替代的。所以有九校十校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