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名人故事?

新会历史名人

陈宪章,本名共夫,人称石斋。明宣德,265438年6月+265438年10月+10月26日(1428 165438+10月26日)出生于广东新会县大都会乡。小时候家迁到江门白沙乡,文人以乡名称呼白沙先生。卒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享年73岁。

白沙生于正统十二年。20岁参加乡试,中了第九名举人。之后又去了几次北京,都考砸了。成化十九年(1483),五十六岁。被举荐官员授予“翰林院检讨”,回到白沙乡,在碧玉楼读书讲学。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当过官。白沙一生虽未为官,却以理学闻名,成为明代杰出的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其理论被称为“白沙理论”或“江门学派”。

白沙讲学的目的不在于华而不实,而在于实用,这与当时流行的、沉湎于名利的官学传统办学风格背道而驰。它突破了正统学派的学术权威,解放了传统体制的束缚,为学者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白沙的学术思想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岭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奠定了岭南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他的学说被誉为“独开门户,超然不凡”,“道学三千年,传孔孟,学邵澄、朱”。因此也被尊为“大学者”、“圣人”,死后被尊为“文公公”,成为中国古代广东唯一一位拜孔庙的学者。因此有“岭南一人”的美誉。

白沙先生是当代诗人。他的诗清高飘逸,具有陶渊明和邵康节的风格。张旭说:“他的诗也是敬神的,有些是古人所没有的。”他常以诗谈道,诗中多有哲理,故有“白沙诗如禅”之誉。诗平易近人,直抒胸臆而不雕琢,饱含哲理之作,是明诗中最具特色和崇高的。

除了理学、诗词、文学,白沙更擅长写书。他的书法移植自欧阳询,在王飘漂的帮助下自成一体。我年轻的时候用毛笔写字,但草书写得最好。《大头虾谈》传世的著名书法轴之一,就是用毛笔写的。晚年喜以白沙所创,毛心所缚之毛笔字,名曰“毛龙”。现在衙门的慈元寺碑是白沙晚年用毛龙写的。白沙书法的出现,洗去了元代以来软弱涣散的书法风格,改变了明代书法。这是白沙对书法造诣的贡献。

高燕

高燕(1616-1689)是明末清初的广东园林山水画大师。字看大众。高燕,广东新会人,品德高尚,博览群书,善写善画。在当时,他被称为“三绝”,并与、、嵇、陈公胤、等结交。顺治六年(1649),平南王尚可喜定居广东,住在广州,名声很高。多次邀请他去做官,都被拒绝了。高燕画风景和花卉,但他的作品不容易给人,尤其是官僚士人。到了晚年,我的艺术造诣更加精进,可以在月光下作画,比白天作画更胜一筹。因为他姓高,所以被称为“高士”。代表作是清初所绘的《秋寺夜钟图》,是他一生用笔浑厚,功力深厚的代表作。还有“新会十二景”,再现了周刚如画的山水风光。《邱琳观瀑图》被画家誉为“笔墨在岭南”。高燕卒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享年73岁。《独山堂集》作者。

陈翔

陈翔(1805-1875)是蔡李佛拳的创始人。字典是英文的,号码是大庭。广东新会摩崖西京梅村拱北里人。7岁随叔叔陈远虎(少林寺俗家弟子)学习佛教拳术。道光三年(1823),先在李油山求学四年,后师从蔡福。道光十四年(1834),陈翔下山,回到家乡。两年后,他苦心钻研所学拳法,集蔡福、李油山、陈远湖之大成,独创一套拳道初、中、高级共49套的拳法,被称为“蔡李佛拳”。咸丰三年,太平天国起义后,陈为躲避清廷,招募乡村义勇军,带着家人到外地,先后在江门、南海、顺德、中山、东莞等地设馆收徒,弘扬“蔡李佛拳”技艺。数十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弟子因其在学术上的成就而闻名,包括陈显成、陈龙典、陈、龙子才、阮海、张炎等。陈翔在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做过屏友。1856九月告别回国。清廷搜捕太平军残余后,陈逃到香港,到南洋各地传授“铁箭拳”,被称为蔡李佛的长拳,名声很高。同治三年(1864),陈到旧金山,被华侨陈连宗会聘为国技师,弟子遍布全城。同治七年(1868),陈翔离开美国回老家生活。光绪元年(1875),九月十日逝世,享年70岁。

吴·

吴(1842——1922),原名吴旭,于文觉,号秩永,新会县官来桥人,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三十日生于马来亚马六甲荣都延安。18岁时,他随父亲吴从新加坡回国,住在广州芳村。他不喜欢章句的学习,喜欢看书、历史课、小说,对新文化有特别浓厚的兴趣。后来转学到教会学校,认识了英国牧师颜慧琳,被推荐到香港圣保罗书院就读。在校期间,他不仅专心学习英语、数学、物理等课程,还关心社会。

1858年,吴刚满16岁,在香港创办《中外报》,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自己办日报。以优异的成绩从圣保罗学院毕业后,吴被聘为香港高等法院的翻译。除了在高等法院和《中外公报》工作外,他还帮助陈爱亭在1864创办了《香港华子日报》。1870,吴调任港检署首席翻译。

65438年至0874年,吴怀着救国治国的愿望,自筹资金,赴伦敦林肯法学院深造。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她成为第一个获得英国法律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877年3月,吴从英国返港。5月18日,香港律政司正式宣布他为大律师。吴为了维护香港同胞的利益,与种族歧视势力进行了斗争。1878年8月,轩尼诗总督反对种族歧视,废除鞭刑,赢得了香港同胞的支持,但却引起了英国居民的不满。吴、梁安等人在东华医院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并决定出席65438年10月7日在香港大球场举行的群众大会。65438年10月7日,当会议通过允许鞭刑时,吴提出抗议并带领中国人离开了会议。同年6月,由东华医院董事会发起,130华人富豪签名的11,要求英国女王留任附属总督;此外,还有2000多名华人签名,要求英国女王废除鞭刑。这两份请愿书都是由吴、等代表递交给总督的。后来,经英国女王批准,香港废除了鞭刑。吴敢于站出来据理力争,为港人争取民族平等、保护华人利益的行动赢得了中外人士的赞誉。总督明白,吴已经成为的中国领导人,可以利用他搞好中国事务,稳定香港。因此,同年6月65438+2月65438+6月,吴被任命为太平绅士,是中国40位太平绅士中唯一的一位。此后,吴廷芳被任命为立法会议员、香港政府裁判官和保良局副主席。

1882年,吴受清政府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之邀,被招入其幕府任法律顾问,协助洋务和外事工作。后历任北洋洋务局委员、法务部部长、商会部长、商务部部长助理、外交部部长、刑部部长助理。6月1896 11至6月1910,吴由二等衔晋升为四品堂公使,两次在美国、日本、秘鲁担任公使。吴还协助清政府修订清朝现行刑法,编纂民事和刑事诉讼法。

1911 10武昌起义,吴积极支持孙中山推翻帝制,建立* * *和平的革命主张。他致信清朝摄政王载沣和清朝亲王许奕,建议清朝皇帝退位,建立* * *和政治制度。在《致清·狄青书》中,他说:“大江南北相继独立,其志在消除专制积累的弊端,而在于建立* * *和政治制度。局势岌岌可危,不可能终日苟且偷生,让君主臣服于民,享受* * *的幸福。这篇文章在朝野引起轰动。”

1912 65438+10月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命吴为大法官。不久,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抨击辛亥革命,鼓吹复辟帝制的舆论。吴针对这种舆论和思潮,写了《治理民国刍议》一书,从国民教育、人才培养、财税、矿产资源、司法独立、民族宗教、婚姻家庭、用权、外交关系、报刊新闻、印刷出版等方面,全面阐述民主,加强综合治理吴方婷还喜欢阅读各种书籍,如儒家,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并研究健身之道。他写了一本书《生命延长新定律》。后来,孙中山于1917年9月1日被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的海军和陆军大元帅,吴被任命为外交部长。

1922年4月,广东巡抚陈炯明因勾结北洋军阀,破坏北伐而被革职后,吴任财政总长兼广东巡抚。6月6日,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炮轰观音山总统府。孙中山脱险,登上永丰舰与叛军对峙。这时,陈炯明试图拉拢吴父子对抗孙中山,吴断然拒绝,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与孙中山合作..17日,他和儿子吴朝书到永丰舰见孙中山,接受孙中山的指示,并及时通知各国驻粤领事严守中立,不得帮助叛军。

吴因为这件事而气得病倒了。当年6月23日在广州病逝,享年81岁,葬于广州东郊益王岗。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了“人民灭亡”几个字以示哀悼。

冯平山

冯平山(1860—1931)本名潮安,又名康,本名,本名平山。新会县会城镇禅湾街道高堤里人。他是香港第一代华人企业家和银行家,也是香港和外省著名的慈善家。

清末封为光禄寺官,忠县大夫(六级官职)。1924年4月23日被香港英国政府授予“太平绅士”荣誉称号。他一生都非常关心莫里茨的文化教育和社会慈善福利事业。他在新会、广州、香港等地创办学校、修建图书馆,耗资百余万元,为国家培养人才、造福木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新会京唐图书馆已捐款成立。

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是一位杰出的人物,有仁公的称号和冰室主人的称号。广东新会人。

12岁就是秀才,17岁就被誉为“神童”。后来我拜康有为为师。23岁(1895)赴京赶考,跟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泰晤士报》,出版《变法总论》,主编《西方政治学》一书,应邀在长沙《泰晤士报》讲学,积极倡导和推动维新运动,1898年入京,在著名的“维新运动”失败后与康有为等人游历日本。

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首席大法官。1916策动蔡锷组织抗元护国军,组织研究部,与段共事,任财务总监。五四时期,诗歌革命和小说革命都提倡改良文体。晚年弃政从文,先后在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并在天津、南京高校巡回讲学。他以自己丰富广博的知识,培养了一批日后成为大才的人才。同时,他致力于研究中国历史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渊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梁启超一生爱国,立志改革。他以“卧龙跳虎之才”影响或左右了近代史的变迁。他主张学习资本主义,使中国的政治改革更加强大。他是“大才如海”,“通晓中外古今,名扬天下”。他是中国晚清变法维新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是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和文学家。作品丰富,主要是《饮冰室集》。

冯·

冯(1884.6.3-1984)广东新会人。我从小就是个好画家。14岁去广州当童工,师从袁祖枢学习人像绘画。18岁以拍照为生。1906赴墨西哥帝都国立美术学院工作学习。1911赴美,先后在旧金山布吉里美术学院、芝加哥美术学院、纽约九街学生艺术研究会学习肖像画。1922回国,参与创办广州美术学校,任学校董事。同年与胡根田等人创办了美术团体“红社”。1938去香港靠画画谋生。1949回广州定居。1956年受聘为广东文史研究馆员,后任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擅长油画。1919创作的油画《自画像》参加1929年全国美展,现藏中国美术馆。鱼,创作于1961,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在他的晚年,他的作品包括一个年轻女子的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