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本来是骑乘的坐骑,后来为何成了帝王的象征?

龙是坐骑这个认识本身就是不全面的,龙的地位在我们中国那是老祖宗,而不是说谁的坐骑。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早在远古人类还是部落的时候,龙就是作为我们的图腾,在部落的融合的进程中,龙的形象被一步步地丰满,清晰化。所以我们的龙就是由各种动物汇集而成,体现了合和思想。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伴随着龙的图腾崇拜,在原始社会中, 龙就已经成为氏族首领陪葬时的重要重要标志。距今6600年前河南出土的蚌壳龙,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是御龙升天离开的。

龙图腾形成的原因,一种说法认为源自黄帝的釜山合符。《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军令的符信,确立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

据现有资料,最早穿龙袍的帝王大概是周天子。不过,龙衮可能性不是仅天子一人可穿,其他王族成员也可穿。宋代以后,限制使用龙纹更为严格,规定越来越多。到了元代,对龙纹的垄断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明文规定龙纹的使用范围。明代龙纹的使用和控制更为严格。

在人们的想像中,龙能在地上行走,能在水中游弋,能在云中飞翔,充满了无穷的神力。几千年来,封建帝王把它当作权力和尊严的象征,普通老百姓也认为它是美德和力量的化身,是吉祥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