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个晓得当年八大王绞四川的历史

1.入川前

屠悯者说张献忠的军队纪律严明,说他好杀是满政府造谣污蔑编造的结果。事实如何呢?张在入川前就以残暴好杀好色闻名,请看清政府严厉查禁的反清知识分子明彭孙贻著《平寇志》:崇祯八年张献忠焚毁凤阳,“士民被杀者数万,刨孕妇,注婴儿于槊,焚公私庐舍2650余间”。同年12月,八大王(即张献忠)攻克和州,“是时杀戮惨毒,有缚人去淫其妻杀之者;有趋人父淫其女而杀之者;有裸孕妇***卜腹中婴儿男女刨验以为戏者;有以大锅沸油掷婴孩于内观其跳跃啼好以为乐者...所虏子女万千,临行不能多带,尽杀儿趋,暴残恒古未有.”

2.杀农民

”除城尽剿””凡居四野均叛逆,悉行剿灭,城内俱良民免死”***方法是张的军队“前一日布兵环围,次日开剿,四下齐向中央搜杀,如围场合龙口之状”。彭县一带城野的分解线是离城五里,”搜各州县山野,不分男女老少,逢人则杀”(《蜀难叙略》,侯之鼎《时变纪略》,费密(川人,与张献忠同时代,目击证人)《荒书》,《蜀乱》)

3.杀知识分子

明末张献忠在四川所建立的“大西”政权,开过6次科举,有两次以大***告终,只有4次是成功的,产生状元4名。据《纪事略》等史书记载,有个叫龚济民的儒生,在应试策内肉麻地吹捧张献忠品德超过尧舜,武功盖过汤武,张献忠看了心花怒放;更觉得他的名字好,是济世安民的好兆头。便将他第一个“抓举”为状元及第,实属扯淡。有个老童生熊炳,中了探花,自然是欣喜若狂。但在廷试策中,他好心好意劝张献忠不要局限于蜀中,作井底之蛙,要放眼全国,富有四海。张献忠公然认为这是讽刺自己,将熊炳凌迟处死,将其家中女眷打入娼门。

顺治二年,张献忠发诏举办“特科”,征集各地举人、贡士、监生、民间才俊、医卜僧道、隐士应试。“军法严催上路,不至者杀,比坐邻里教官”“献忠调远近乡绅赴成都尽杀之。调各学生员听考,到则禁之大慈寺。齐集之日,自寺门两旁各站甲士三层。至南城献忠坐南城验发。如发过,前一人执高竿悬白纸旗一付,上书“某府某州县生员”,教官在前,士子各领仆从行李在后,鱼贯而行。至城门口,打落行李,剥去衣服,出一人,甲士即拿一人,牵至南门桥上斫入水中。师生主仆悉赴清流,河水尽赤,尸积流阻,十余日方飘荡散去”(《蜀乱》,作者欧阳直当时在大西政权任职,可信度读者自明)***了“自进士以至生员二万二千三百有零,积尸成都大慈寺”。(《寄园寄所寄》、《平寇志》、《蜀碧》)

4.两屠成都

一屠成都即各史书上著名的“中园之役”。

1645年11月22日献忠决意杀全城居民,先暗谴一人伪报某路敌军将到,将赴战。军人大队出城,分布各处把守要路,以防百姓逃走,城内之兵遍搜各家铺户,驱逐百姓出城。由东南二门出,齐集沙坝桥边….(〈四川通志〉)残杀之后,成都为之一空,除少数官员外别无居民.荒凉惨象,不忍瞩目。献忠剿灭成都后命令各乡镇村民移居成都….(〈圣教入川记〉,作者是西方传教士利类思和安文思,被张封为“天学国师”,屠城目击证人).

大顺三年张献忠撤离成都,焚毁全城,再将诏劝进城者全部屠尽.(《蜀乱》)

成都街道及民居不可复识达10余年。(〈成都史志〉)官方史籍如《明史》者,“城内杂树成拱,狗食人肉若猛兽虎豹,……民逃深山中,草衣木食,遍体皆生毛”,成了白毛女的老祖宗。“成都地区千里无烟”、“举城尽为瓦砾”。虎豹白日出没,清军入成都时为防野兽,只好夜宿城墙之上。

5.屠州县

张献忠“将卒以杀人多少数功”,杀少了自己要遭剥皮。(〈明史〉)

史书上关于张屠城的记载比比皆是,三屠保宁,屠绵州、巩州、顺庆、广元、潼川等等不胜枚举。其中极大规模的有:

1645年秋,马元利、艾能奇屠成、龙两府(《明史》《蜀碧》)崇庆(《蜀乱》)

刘文秀屠巩州,巩蒲二百里为血肉之汤。接屠丹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