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冲突是怎样形成的?
黎以冲突的“首因”是黎巴嫩真主党越境袭击以色列,并绑架了两名以色列士兵,进而引发了以色列的大规模军事报复。但世上往往没有如此简单的因果关系。
黎巴嫩真主党是谋定而动。
哈里里遇刺事件导致了支持真主党的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以及一个亲西方黎巴嫩政府的建立,尽管真主党仍在议会中有着左右政府的能力,但他们更希望重新分配权力。目前的局势也证明,在真主党的冒险之举反衬之下,黎巴嫩政府和军方则显得近乎无能,贝鲁特政府被撂到了一边。客观上,由于真主党不但在黎南部拥兵自重,已然成为国中之国,其更在议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也使得贝鲁特政府缺乏做劝服工作的着力点。另一方面,选择巴以局势胶着之时迫使以色列拉开“第二战场”,也是对哈马斯的呼应。
以色列的军事计划亦有跑题之嫌。
现在,这场拯救大兵行动已经迅速升级为针对黎巴嫩真主党的战斗。由于真主党一直被以色列视为“肉中刺”,而解除真主党武装的联合国决议又难以落实,以色列目前虽然面临“两线作战”的压力,但仍希望借此机会“让真主党出局”,将其从边境地区清除出去,用另一支势力来代替它,虽然这并不容易。
如果军事实力能简单决定结局,那么,真主党区区过万兵力远远不是以色列的对手,但别忘了,中东问题一直就错综复杂,除了以色列的持续军事行动可能引起伊斯兰世界的抵触,黎以双方背后,也都有摆脱不掉的国外势力影子。
如果追根溯源,黎巴嫩真主党自从其1982年组建以来就与伊朗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其不仅是在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一手支持下诞生,同为穆斯林什叶派,其与伊朗更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反对以色列,并主张效仿伊朗模式,在黎巴嫩建立伊斯兰***和国。客观而言,现在,当伊朗在核问题上正面临着西方越来越大的压力的时候,地区新热点的产生,自然能够缓解它的压力,并增加谈判筹码。
而作为对以色列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目前也并没有对以施加足够的压力。虽然美国呼吁以色列保持克制,但仍强调它有保卫自己的权利。当然,伊拉克困境、伊朗核问题、朝鲜导弹问题接踵而来,让美国有点分身乏术,但让以色列敲打敲打向来都被其视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抑或真主党,削弱甚至消灭它们的力量,为其分担压力,又何乐不为?
如此观之,真主党不会轻易罢手,而以色列还会大打出手,如果以地面部队介入越境袭击,那么事态可能进一步扩大。知名中东问题专家朱威烈教授也表示,虽然这还不是战争,但该地区局势面临失控的危险。目前而言,与黎以冲突相比,也许巴以冲突更有转圜的余地,起码阿巴斯还是被以色列认可的谈判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