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是什么时期?
班彪班固父子作《汉书》时提到“周云成康,汉言文景”,也就是说将汉朝的文帝、景帝与周朝的成帝、康帝相提并论,都给予肯定。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汉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治理时期,是中国历史相对开明、发展顺利的阶段。
汉朝初年,封侯国的君主只食邑而不理民政,并且和中央闹独立,从刘邦到吕后,都做了消灭异姓功臣的种种努力。但吕后不仅不择手段地杀害功臣,而且以和自己同姓的吕产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还封了吕氏三王,与朝内大臣和朝外诸王矛盾重重,酿成“诸吕之乱”。文帝刘恒是在灭掉吕家势力之后而登基的,汉朝帝业稳定的局面才开始形成。文帝在位23年,传位于儿子刘启,是为景帝,在位16年。从公元前179年到公元前141年,一***39年的时间,是汉朝政局“正规化”的时期,两帝都采取轻刑法,减赋税,亲儒臣,求贤良,“扫除繁苛,与民休息”。在赋税徭役制度之外制止各种额外征调,不许干扰和影响农民生产。文、景时期,几乎没有征发农民筑城、建宫殿、修坟墓及其他劳役。文帝曾两次宣布减当年田租率为三十税一,有时还免除全部田租。景帝以后,基本确立了三十税一的田租率。农业经济获得恢复与发展,国库盈溢。更新法制,是文、景两帝针对秦朝严刑峻法和酷吏暴政而作出的重大改变,尤其是刑法大为宽松。文、景两帝,重视与匈奴和亲,减轻了匈奴对北部边境地区的袭扰,使人民得到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在朝政中,他们注意虚心纳谏,重用直臣。汉文帝采纳贾谊“移风易俗”的主张,倡导清明俭朴之风,抑制奢靡腐败之气,把倡俭抑奢作为根本政策长期推行。郡县罢献、侯国罢贡制度;列侯回封地就食;裁减官员,解散中枢警卫部队;皇家苑囿散为农田,御用的马匹转给驿站,甚至将各种法令定期向民众宣讲。俭朴之风在景帝时期得以继续。“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盛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