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为什么诏国子监祭酒孔颖达等编纂、注疏《五经正义》作为标准经学教科书?
从南北朝遗留下来的经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而且章句繁杂,诸说纷纭,这不利于科举取士。要使科举顺利进行,必须有统一的经学读本。于是,唐太宗诏国子监祭酒孔颖达等编纂、注疏《五经正义》作为标准经学教科书。高宗永徽四年(654),《五经正义》编成,颁行全国。其中有《毛诗正义》40卷,毛亨传、郑玄笺;《尚书正义》20卷,伪孔安国传;《周易正义》16卷,王弼、韩康伯注;《礼记正义》70卷,郑玄注;《春秋正义》36卷,杜预集解。在这五经中,古文经学仍占居优势。钦定的《五经正义》把众说纷纭的经义统一起来,为明经取士带来了便利,使广大儒生有所遵循,但也窒息了儒学的生命力。士子们为科举而读经,甘心墨守成规,不愿也不敢标立新说。这样,使经学再也没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了,变成了禁锢思想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