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革命故事,快点!好的话还会再有奖金!
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了,把马克思主义带给了中国人民。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以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世界观为思想武器,重新思考中国的现实,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新道路。
1919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为中国* * *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阶级基础。次年,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和留日、留法留学生中成立了* * *生产党的最初组织——“* * *生产团”。7月23日,1921,中国* * *生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何叔衡、董、陈潭秋、、、李达、李、张、、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等* * *生产团体代表出席了会议。* * *国际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罗斯人尼科尔斯基也参加了会议。由于法租界巡捕房特务的关注和繁忙的工作,大会最后一天临时挪到浙江嘉兴县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和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宣布了中国* * *生产者党的诞生。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无产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她满怀信心,以改造旧中国为己任。为了改变中国各族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状况,实现* * *生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她与军阀、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
中国* *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 * *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建于1952,位于上海市兴业路黄陂南路口。纪念馆现有建筑利用“一大”会址所在地树德里原有建筑建造。是典型的上海石库门里弄建筑,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1958,现场按照建筑原貌进行了修复,使其从建筑到内部布局都得到了恢复。
纪念馆的展览由原展和辅导展两部分组成。* * *以“一大”会址原展为主体,按大会时的布置。从兴业路76号门进入天井,通过六扇长长的落地窗户到达“1号”会议室。房间里所有的家具物品都是根据当事人的回忆仿制的。辅展是中国* * *产党的创建史。从历史背景、各* * *制作团体的成立与活动、中国* * *制作党的诞生等方面,展出相关历史文献、实物、照片170余件,让人们直观、生动地了解中国* * *制作党的诞生与成长历史。
中国* * *产党的诞生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从此有了方向。28年后,当坎坷的中国人民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当中国* * *产党创始人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人们无法忘记1921年7月的那一天。红军长征1934突破湘江战役,是一场决定中央红军生死的惨烈战役,付出了3万多红军官兵的生命。为纪念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1987年,兴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光华铺为18红军官兵建墓立碑。
1996 65438+10月,在聂元帅的建议下,经国务院批准,在兴安修建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标明红军“军魂”的墓碑是否安全?4月2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县民政局烈士陵园管理处工作人员的辛勤呵护下,湘江烈士陵园红军长征突围已成为“红色旅游”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景区。
血站湘江场景再现
在兴安县城附近2公里处修建的红军长征突破点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自1996年开始接待各界人士以来,10年来已接待近百万人前来瞻仰。
纪念碑园分为群雕、主碑和展厅三部分。该大型群雕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烈士纪念雕塑。长46米,高11米。它由灰色花岗岩雕刻而成,由四个头、五组浮雕巧妙地连接在一起,生动再现了红军突破湘江前后的历史画面。四个头像分别是“孩子”、“女红军”、“青年指挥员”、“老游击队员”。五组浮雕分别是“救世主”、“告别”、“远征”、“激战”、“永生”。大型群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在桂北浴血湘江的英雄场景。群雕设计借鉴了影片的“散布局”、“大特写、大头”等技法,在民族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注入了强烈的现代意识。从远处看,群雕像是广西的一座陡峭的山,充满了对历史的痛苦反思,创造了多层次的艺术空间;近距离看人物和故事,虚实结合;爬上主碑回望,犹如一支手枪屹立在红土地上。
主碑建在海拔248.6米的狮子山山顶。站在主碑前远眺,北面是繁华的市区,南面是迷人的田园风光,东面是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西面是狮子山的牯岭运河穿越,可谓尽收眼底。主纪念碑由三支直冲蓝天的步枪组成,象征着枪杆子里出政权。主碑中央是一座圆形拱门建筑,庄严肃穆,像一座供灵魂安息的坟墓。
主碑与群雕由中轴线的台阶相连,既反映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第四道封锁线的曲折过程,又让游客体验了红军长征的艰辛。纪念碑园的园林建筑新颖,具有时代气息。是爱国主义教育和观光旅游的理想场所。北苑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首批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据烈士纪念碑公园管理处范主任介绍,该公园被列为国家烈士纪念碑公园,占地面积120亩,绿化率约90%。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以来,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同时,纪念碑园也成为兴安旅游业推出的“红色旅游”景点。很多游客也慕名而来,很多游客自发向烈士陵园捐款,维护园内各种设施。
18教官一起埋在一个坟墓里
在兴安,距离县城10多公里的光华铺,距离湘江岸边约1公里。在一个叫志愿军场的地方,有一座圆柱形的红军烈士墓,里面埋葬着包括红军第三军团第四师第十团团长沈树清在内的18名官兵。
墓园四周绿树环绕,墓园正面非常整洁。墓碑前有一些花。好像有人刚来拜过。这时,当地一位农民在山上种果树时路过这里。他说,周围的村民都很崇敬红军烈士墓,有时村民们也会自发前来给红军墓打扫卫生、除草。在他们村,几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红军突破湘江时的情景。今年以来,许多外国人来到红军墓祭拜和献花。甚至有人让村民带他们去红军突破湘江的渡口。
据史料记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红军1934+065438+10月下旬经过广西时,是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次战役,主要由新圩、焦山铺、光华铺三次阻击战组成。红军在光华铺伤亡400余人。光华铺红军墓中埋葬的18具红军遗骨,只是部分遇难者。当地群众为纪念红军烈士安葬了18烈士,兴安县委县政府在1987立碑纪念。
守墓人十年来一直守护着灵体。
自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公园以来,烈士纪念碑公园管理处已有10多名职工成为守墓人。10年来,纪念碑园员工面临拿不到工资的困难,却始终默默无闻地坚守在烈士纪念碑园。
烈士纪念碑园里有五位解说员。他们从脸上看起来很黑,感觉有点奇怪。范主任说,播音员脸黑的主要原因是平时自己动手,有时鞋子上还沾着泥,就被叫去匆匆解释,所以有参观者嘲笑他们是“农民的解释者”,但他们并不介意。
不过,烈士纪念碑公园的员工也有一点遗憾,因为一家旅游公司的经理说,旅游部门在湖北等地组织旅游时,甚至有人说不知道湘江突破战役发生在广西兴安,一直以为发生在湖南,这让他们感觉很不好。
悲惨的战争历史激励着后人。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如果说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那么红军突破湘江就是这一壮举中最悲壮、最悲壮、最辉煌的一幕。
多位亲自参加红军突围湘江战役的红军将领回忆:1934、10年6月,中央红军第1、3、5、8、9军团和军委纵队共86000余人撤离苏区,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于110年6月下旬到达湘桂边界。
此时,蒋介石的“中央军”和湘桂粤军阀已集中了三十万强敌,在湘江以东布下了被称为“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旨在“围剿湘江以东的中央红军”。
面对三大强敌的围攻,中央红军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急境地。为了强渡湘江,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红军战士浴血奋战了一个星期,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
1934 65438+2月1日,7万多红军以过半的惨重代价突破了敌人的湘江防线,约3万人渡过湘江,登上岳城岭,向湖南、贵州进发。
湘江战役粉碎了蒋介石“消灭湘江以东红军”的罪恶计划,宣告了“左”倾机会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血的教训促成了红军在沟里改变行军方向,促成了黎平政治局会议的召开,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田林娜)
提到井冈山,人们会想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革命业绩。正是在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先后率秋收起义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在那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进行了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治建设等一系列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经历了向井冈山进军(1927年8月-9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6月,65438+10月,1928年3月),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65438年6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和巩固(1928年8月-1929年10月)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使井冈山享有“中国革命摇篮”的美誉。井冈山的山川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毛泽东同志写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八角楼里的桐油灯下。》;在茨坪的土屋里,他写出了《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红军在这里制定了第一部革命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建立了第一所红军医院——第四红军医院;建立了第一所红色军校——井冈山红军学校;建立了第一个红色兵工厂——红四军军械部;成立了第一个红色贸易部门——工农兵政府销售处;建成了第一个红色造市厂——上京红军薄荷;第一次在军队实行民主——成立了士兵委员会;首次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通知”。井冈山布满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留下了许多革命文物和故居,成为人们缅怀先烈的圣地。雄伟的井山令人神往,令人赞叹不已。茨坪镇位于井冈山主峰北麓,是一个面积20平方公里的高山盆地。明末建村时,因长满柿树,故名“石屏”。后来在方言谐音中称为“茨坪”。茨坪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最大的村庄。1927 10 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第一次到达这里,这里成了红军的永久驻地。从1929到1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这里,、朱德、陈毅、彭、等同志领导了井冈山斗争,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留下了许多革命遗迹。革命遗址群位于市中心东山脚下,陈列着7处革命遗址,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茨坪已成为井冈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接待中心。各类新建筑依山而建,高低错落,隐于湖光山色、绿树鲜花之间,是一座风景秀丽、环境优雅的山地旅游城市。茨坪景区是井冈山的中心景区,包括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陵园、南山公园和崔屹湖。毛泽东的故居曾经是一户农民的房子。从6月1927到10月1929,毛泽东同志住在这个房子的中央大厅和右后屋。当时红军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一样,穿着单衣,睡在稻草上,晚上点一炷油灯,写下了光辉的著作《井冈山的斗争》。1929年2月,此房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1961年由当地政府恢复。在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的故居里,陈列着他们当年用过的床、席、桌、凳、桐油灯、灯笼、地图、砚台、毛笔、洗衣篮、扁担等物品。主室内还陈列着当年吃过的红米、南瓜、秋茄子。井冈山前敌委员会及军械部、公卖处、红军服装厂、训练队、湘赣边防委员会、红四军军部等旧址仍保存原样,已按原貌恢复。1983、10年6月,在朱德同志故居旁修复了彭和陈毅的住所,房间里陈列着他们使用过的全部物品。
革命博物馆位于茨坪洪钧南路中段,依山傍水,与茨坪革命旧址群隔湖相望。该馆创建于19622年4月,馆名朱德“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它是一座研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的综合性地方和革命历史博物馆。其建筑古朴庄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博物馆建筑面积3065平方米,展览面积2000多平方米,设有7个展厅和影视厅,展览线300米,近600件文献、实物、图片和辅助展品,5000多件革命历史文物,其中原件60多件。此外,还有许多建国后回到井冈山的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照片、题词和诗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博物馆的展览已经修改了四次。1987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和修改,采用了图、文、物、声、光、电综合展示,制作了逼真的模仿场景和雕像,全面介绍了井冈山的斗争历史,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井冈山军民的英雄业绩。
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茨坪中央大道北侧的山上。它是正方形的,高度为11米,朝南。建于1952,原为砖木结构。经过1956和1972两次大修,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加了围挡、水泥地面和水泥台阶。塔前红军烈士墓建于1956。红军烈士墓高3.2米,宽7米。面积为120平方米。墓前写着“革命烈士墓”,两侧是“人民英雄”和“永垂不朽”的青铜大字。塔与墓融为一体,庄严肃穆;周松柏四季常青,崇拜者络绎不绝。
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茨坪北部山上。成立于1985。到1987+00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立60周年,部分已经建成对外开放。整个陵园占地400亩,由纪念碑(待建)、纪念馆、雕塑园、碑林四部分组成。走近墓园大门,就看到宋任穷同志题写的园名。爬上108石阶,是一座设计新颖、气势庄严的纪念馆,门口嵌着彭真同志题写的“井冈山根据地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烫金大字。大厅正面墙上是毛泽东同志亲笔书写的“烈士万岁”六个镀金大字;在大厅的展柜里,摆放着井冈山红军的部分骨灰和井冈山根据地近万名烈士名单。厢房两侧,有井冈山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和社会主义时期牺牲的革命先辈的画像和传记。纪念馆东侧楼顶是井冈山雕塑园,由石阶和小径相连。公园占地30亩,园名由肖克同志题写。它是中国第一个以革命历史为主题的人物雕塑园,有井冈山斗争时期一些主要领导人和著名人物的雕像19尊,即:、朱德、陈毅、彭、谭震林、陈正人、膝、何长工、王、万希贤、、、贺廷瑛、王佐、袁蔡文、贺子珍。这组雕塑分别由青铜、汉白玉和花岗岩制成,是由著名艺术家创作的。它们形神兼备,生动再现了这些领导人当年的风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是茨坪风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纪念馆西侧是井冈山碑林,可沿小路爬上楼梯。成立于1987年7月,自1989年清明节开始对外开放。碑林由亭台楼阁、回廊和天然碑林组成。依势而构,一波三折,别有一番滋味。“井冈山碑林”由书法家舒同题写。碑文包括参加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的题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书法,以及一些著名人士和书法家的墨迹。思想内容丰富,书法艺术精湛,是茨坪景区的新景点。
大井位于茨坪以西7公里处,现有道路相连。井冈山有五口井,指的是群山环抱的山间盆地的五个井状村落,分别是大井、小井、中井、上井、下井。大井村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村,是、朱德、陈毅、彭随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地点之一。10月24日,1927,10,毛泽东第一次带兵到大景山。从此,这里成了红军的永久驻地。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多次在这里部署战斗,粉碎了湘赣敌军的军事“进剿”。大京毛泽东故居原是一座名为“新屋下”的私人住宅,由广东木材商建造。* * *拥有44个房间和5个天井,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当时红军诊所也设在这里。1929年2月,房子被敌人烧毁,只剩下一堵残墙。1960,原样修复,残墙嵌新墙。房子前面有一块天然的石头。当年,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读书看报,被称为“阅石”。屋后有一棵雪松和一棵凿子树,被称为“常青树”。今天,毛泽东用过的皮革芦苇(文件盒)、脸盆、粗毛巾、油灯和床上用品也在房子里展出。距离故居约10米的一处民房,是朱德、陈毅的故居。1929年6月底,房子被敌人烧了,重建成1984年6月的样子。此外,在大井后面的山上,有红军烈士墓和王佐烈士墓。除了革命文化景观,大井还有美丽的高山田园风光。群山环抱,绿林环绕,梯田溪流欢歌,古朴的农家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绿林溪流中,构成了一幅雅致美丽、风格独特的画卷。
小井位于井冈山西北部,距茨坪6公里,有公路通达。红四军医院旧址和红军伤病员殉难地就在这里。小井红军医院建于6月,1928,10。山上的军民节衣缩食,就地取材。一个多月后,一座两层的木结构房屋建成,可容纳200名病人,取名“洪光医院”,是中国红军第一所正规医院。当时条件很差,医护人员自己收集药品,自己制作医疗器械,或者用缴获的敌人药品救治伤病员。1929 65438+十月,井冈山沦陷。敌人烧毁了医院,我们现在看到的医院是当地政府在1967修复的。距离红军医院约100米的一块水田,是红军伤病员死亡的地方。1929 65438+10月,敌人烧毁红军医院后,130多名来不及移动的重伤员红军被带到这片水田里,惨遭杀害。几天后,群众含泪安葬了烈士遗体。政治解放后,当地政府在这里修建了红军烈士墓和纪念碑,供人们瞻仰。
茅坪村八角楼茅坪位于宁冈县城东南16公里处,距茨坪36公里,现有道路相连。井冈山斗争时期,湘赣边界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红军的一系列后勤机关都设在这里,是当时许多重要的革命活动场所之一。20多处革命遗址仍被保留下来。主要有八角楼毛泽东故居、湘赣边界党“一大”旧址、井冈山前委和湘赣边界特委旧址、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旧址、红四军士兵委员会旧址等。八角楼是茅坪村谢庙后的一座两层土坯建筑,因用八角天窗装饰而得名。从1927到10到1929,毛泽东经常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并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等光辉的作品。毛泽东的大圆砚、竹筒铁蓝油灯等物品陈列在楼内。
龙市是宁冈县的所在地,位于黄洋界西南部,距茨坪50公里。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军到达这里,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史称“井冈山会师”。5月4日,在龙江桥头的沙洲空地上举行万人大会,庆祝两军和红四军成立。有毛泽东与朱德第一次见面及龙江书院故居、红四军建军广场、惠始桥、红四军军部及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解放后,龙江书院旁新建了井冈山会师纪念馆,共7个展厅,陈列了大量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还有一个烈士陵园。1980年5月4日完成的井冈山会师碑,高19.28米,底座长5米,宽4米,寓意“1928.5.4”的会师时间。纪念碑正面为叶剑英题词“井冈山会师纪念馆”,两侧为朱德诗词“红军会师井冈山”,背面为纪念碑。在龙市东北8公里的古城里,有一座“连奎书院”,就是著名的“老城会址”。1927 10秋收起义前,毛泽东主持召开敌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决定在罗晓山脉中段建立农村根据地,拉开了井冈山斗争的序幕。宁冈县有许多革命遗址,包括白鹿乡白鹿会议旧址和平湖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