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吴仁宝》三评

电影《吴仁宝》三评

电影《吴仁宝》评论(1)

我看了电影《吴仁宝》,深受教育和启发。影片以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的名字命名,带我们走进华西村,走近吴仁宝。影片生动再现了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带领华西村人艰苦创业的不平凡历程。多亏了好领导,老书记吴仁宝,华西才从一个贫穷的小华西发展到今天的“天下第一村”。如果说华西村是* * *繁荣的典范,那么吴仁宝就是优秀* * *党员的代表。主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爱民情怀深深打动了我。

中国农村的风云人物吴仁宝,在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的40年生涯中,用毕生的智慧和心血,带领华西村人民搏击世界、开拓创新,使华西村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拓发展、科学发生、协调发展、繁荣昌盛的村庄。

影片虽然没有让人落泪,没有感人的情节,但却给人无限的信心和力量。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带领一群普通的基层党员,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每一个场景,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闪耀着一个* * *党员的光芒!展现了一个* * *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要讲华西村成功的秘诀,要写一本书,就得超过几百万字。想拍一部电视剧,就得拍几十集,甚至上百集。但在吴仁宝眼里,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只用了简单的八个字:实事求是,任劳任怨。

当前,党员中的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惜利用手中的权力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顾群众的反映和当地的实际。目的是这边做报告,那边讲经验。吴仁宝要来了。什么?他要的是老百姓的富裕,他要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作为一名党员和党支部书记,我们真的应该向吴书记学习。

1,学习他的开拓和科学发展。华西村的产业发展是从“捐粮、买磨盘、搬石头、建磨坊”开始的。在60年代的吴仁宝,他想的是如何节约生产力,搞农副业,多种经营。70年代,他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建一个五金加工厂。上世纪80年代,他想建学校和医院,让村里的人不用再跋涉100多里去看病?。没有这种超前的思维,没有这种* * *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没有这种雄心壮志,就不可能取得今天500多亿的产销总额。难怪红旗村的邻居王树基说:“我不知道他脑子里哪来的这么多分。他今天要干这个,明天又要干那个,弄得我们你追我赶,再怎么拼也追不上。”

2.学习他致富和着眼未来的心态。当初,总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华西村,被土堆和小河沟分割成1300多块。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高天堂高天堂,半个月不下雨,秧苗发黄,低田池塘低,一场大雨白。”但在这种情况下,他要在15年开辟800多亩土地。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因为他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总有一天,我们的米缸会装满,每个人的口袋都会鼓起来。他常说:“干部要吃饭睡觉,老百姓就有希望”,“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我想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们”。正是因为他这种发家致富、放眼未来的想法,村里所有的党员同志都挥手高喊“你们* * *让党员走在前面,我们不会落后”。

3.学习吴仁宝,也要学习他运筹帷幄、创新发展的勇气;学习他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风格;学习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情操;向他学习,富一村不富,富全国才是财富的崇高境界?在报告会上,已经85岁高龄的吴仁宝有这样一段语录:“家里有万两黄金,但一日三餐,豪宅最好,一人只占一张床。”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评价:骂我不生气,夸我不开心,挫折不气馁,因为我是党员土生土长,所以我要为党和国家而战。

这就是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吴仁宝,永远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这部电影没有曲折,没有奇幻的故事,没有宏大的气势,但电影《吴仁宝》却像磁铁一样,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我的心,在我心中激起了强烈的* * *声。什么会让我如此感动?这就是本片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开放思想,敢为人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生动诠释,是江苏大地上千千的强音,是我们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的无价之宝。

“从来没有救世主。我们只能靠自己来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从一开始,电影《吴仁宝》就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新世界的创业氛围。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是以吴仁宝为代表的华西人最鲜明的特征,也是影片的内在精髓。西部开发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探索的开拓之路。在这条创业的道路上,华西人不仅表现出了吃苦耐劳、勇于牺牲的顽强意志,更表现出了敢想敢做、敢为人先的智慧和勇气,甚至表现出了团结协作的集体力量,这些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创业不易,创新更难”。电影《吴仁宝》告诉我们,要改变命运,仅仅努力是不够的。也要“做好眼前,想长远”。只要有利于发展,就要抓住机遇,哪怕冒点风险。吴仁宝的精明和魄力,都体现在他抢着买磨盘,顶着压力开五金加工厂,在华西兴办现代企业。正是这种敢于冒险、勇于担当的品格和智慧,让华西人在创业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在前列,描绘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社会主义新家园的壮丽景象。创新为华西村插上了翅膀,创新成为新一代江苏人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变的精神追求。

电影《吴仁宝》最感人的部分是吴仁宝对人民始终不渝和无私的爱。为了满足华西村的需求,吴仁宝可以不顾家里等着吃饭的四个孩子,把米缸里仅剩的大米捐出来。为了安抚一位失去孩子的村民,吴仁宝毅然将自己最心爱的儿子送到了这位村民的家中?华西村有钱,老书记一直坚持不拿村里最高的工资,不住村里最好的房子。他总是亲自教导身边的人“富了不忘挖井人。”华西富裕了,就要积极带动周边村庄的发展。华西很有钱。让大家知道华西是怎么富起来的,让更多的人分享华西富起来后的快乐,让全世界都知道,只有在中国* * *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在中华大地上创造出无数的人间奇迹。

电影《吴仁宝》告诉了我们很多,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电影《吴仁宝》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电影《吴仁宝》回顾(2)

上世纪60年代,江阴市华西村在支部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从“15计划”开始的平整土地,到狠心买下大磨盘,再到“逆风”开办五金厂。上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实行联产承包制的情况下,吴仁宝顶住压力,继续走集体化道路,创办了村集体工厂。时代的节点一次次带给华西人。以吴仁宝为首的华西村人民凭借自己的劳动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最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西部特色的社会主义致富道路。

每当吴仁宝做出重大决策,华西村的美好图景就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普遍贫困到共同富裕。同时描绘了吴仁宝带领华西人几十年来探索、奋斗、发展,不断创业、创新、创优,不断争先、领先、率先的光辉形象。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吴仁宝认为,当干部要“三败”,即“难败”、“夸败”、“压倒性败”。“做官”首先需要“难”。尤其是领导干部,肩负着引领一方发展的重任,自然需要具备解决难题、驾驭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用一种视觉语言表现出来,就是“难不倒”。

做出了一些成绩,就要“夸”。夸张得让人觉得好看,往往一叶不见泰山;自夸使人陶醉,常常放纵自己,自我欣赏。我们要正确评价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的成绩,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有奋发向上的精神。

“压不住”是干部的一个根本素质。现在对于基层来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个点,复杂繁琐。以前村干部和村领导之间的事,大多是村委会的事。如今信息时代,各方面都与时俱进。与其在所有工作面前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不如积极努力,化压力为动力,化压力为能力,在压力面前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这样才能真正“碾压”。

在新的时代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立党为公,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电影《吴仁宝》意义深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激励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引导人们认识到如何追求和奋斗,思考如何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电影《吴仁宝》回顾(三)

一直听说著名的华西村,但只有看电影才能真正看到它的全貌。一个村庄能建成现代化的城市,我深感震撼!这怎么能想象,怎么能做到,吴仁宝靠什么?

这是一部传记片,从中我看到了华西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展,也看到了吴仁宝自始至终的不懈奋斗。但在电影中,吴仁宝并没有以神的身份出现,他有时会犹豫不决。家里的米都是他捐的时候,他老婆含着眼泪问他:你就不给孩子留点口粮吗?他有点犹豫。作为父亲,他也关心自己的孩子。但是,目前这个家庭需要一些牺牲。当老四坐在自行车前兴高采烈地和父亲去兜风的时候,我看到了他的犹豫。就算他不担心孩子能不能温饱,他当然知道被父母“抛弃”的痛苦。但是,为了成员们的幸福,他不得不置之不理,即使这个孩子一直误解自己。看完电影后,我钦佩他不顾个人利益的工作品质,也为他凡事争先的精神所感动。作为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名积极向党靠拢的党员。在电影的故事之外,我想分享我从吴仁宝那里学到的几点:

班级管理:以身作则,一视同仁。

吴仁宝有一句谚语:我倾听人民的声音,人民也一定会倾听我的声音。无论是捐米买石墨,还是挖地改良田地,他从来不主动要求群众出钱。但是党员中有自己的干部。为了华西村和全体成员的需要,他投身于这条艰辛的创业之路。他对人民始终不渝的爱感动了全体成员,引导华西村的村民一起创业,一起创新。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长,工作和老书记差不多。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长期存在的师生不平等现象得到了改善。但是老师说学生的听力状态并没有真正提高。最近忙着复习,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弱。我很焦虑。情绪也会波动。急躁让我看不到学生的努力。从吴仁宝,我再次意识到我的错误。“平等”,我没做到。在共同学习的道路上,我应该和他一样,通过我自己的准备和引导,让学生主动学习,效果更好。

二、自我成长:注重规划,科学发展。

吴仁宝当书记的时候,华西村只是一个小公社。社员以种地为生,地少人多。总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土堆和小河沟分割成1300多块。但他能放眼未来,从华西村的实际能力看出去,想到他能想到的美好未来。他要在15年开辟800多亩田地。这个看似不切实际的幻想被成员们嘲笑。但他就是这么想这么做的。而且还真的达到了目的。为什么?因为他的步步为营,上世纪60年代,他先是带着社员挖山开田发展农业;重新建立小作坊,节约生产力,发展农副工业,搞多种经营。70年代有人耕地,建五金加工厂,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上世纪80年代,他建起了学校和医院,让全村人再也不用去100多里外看病。截至目前,产销总额已超过500亿元,并已上市。

同样,我也做了一个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五年规划。相比这十五年,前景更可期。我也应该像吴仁宝一样,脚踏实地,不断努力,先实现每一步的目标,最后取得真正的进步。

三、正视评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八十岁的吴仁宝对自己的评价是:骂我不生气,夸我不开心,挫折不气馁。因为我是党员土生土长,我要为党为国而战。

作为一个工作了五年的语文老师,对于个人教学能力的发展,我一直不敢想,也不敢做。我总会受到各种评价的影响,我的教学变成了大杂烩,我要照顾到所有的意见。所以进步总是那么慢,对我来说那么慢。我想,一个敢于进行如此大的改革的人,能够正视自己的言行。如果你对自己的努力真诚自信,就应该像吴仁宝那样——骂我不生气,夸我不开心,遇到挫折就气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