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量减少是什么意思,有何症状
人的骨骼总体呈现“正常--减少--疏松”的态势,在青少年时期将迎来人生中的“骨量峰值”,如果该阶段骨组织储备量充分,可有效避免女性绝经后及老年时骨量的大量丢失,继而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判断是否骨质减少看的是T值。T值是一个相对的数值,临床上通常用T值来判断人体的骨密度是否正常,其将检测者检测所得到骨密度与30~35岁健康年轻人的骨密度作比较。
以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差数。-1<T值<1表示骨密度值正常,-2.5<T值<-1则表示骨量减少、骨质流失;T值<-2.5表示骨质疏松症。
/iknow-pic.cdn.bcebos.com/21a4462309f790525ad71dcd00f3d7ca7acbd57d"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21a4462309f790525ad71dcd00f3d7ca7acbd57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21a4462309f790525ad71dcd00f3d7ca7acbd57d"/>
一生中不同年龄时期骨钙的含量是不同的。出生时,全身钙含量仅为25克,成人体内钙含量可达12百克,30岁左右人的骨量达到一生中的高峰,50岁起骨量平均每年丢失0.5%~1%,绝经后妇女平均每年平均丢失骨量3%~5%,妇女骨丢失最终可达峰值骨量的30%~40%。
男性丢失20%~30%。因此峰值骨量就比如同人体内的"骨银行",年轻时峰值骨量越高,相当于在"银行"中的"储蓄"越多,可供人们日后消耗的骨量就越多。
峰值骨量的多少主要是由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决定的。儿童生长期与妇女怀孕哺乳期钙的足量供应,成人克服不良嗜好(比如吸烟.饮酒等),加强负重运动,都可以增加"骨银行"的骨量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