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臻法师答:净土法门的“十六字”纲领是什么?
问:昌臻法师答: 净土法门的“十六字”纲领,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十六个字:“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这是清代彻悟禅师提出来的。彻悟禅师早年参禅,大彻大悟后,改修净土,致力专弘净土法门。太虚大师论述近代中国佛教史,谈到由禅而净提倡净土的大师们时,说:“……而成就最高,得大受用者,当首推红螺山彻悟师。他的语录,对禅净一贯,卓特独到。”彻悟禅师这十六个字被印光大师尊奉为念佛法门的“一大纲宗。”我们一定要遵循这十六个字来修行,这样才能获得念佛的真实利益。 第一部分 真为生死 “真为生死”这句话说的是学佛的目的问题。 我们学佛究竟是为了什么?在我们佛教教徒中,不少人对这个问题是模糊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归纳起来,一般人的学佛目的,常见的大概有这四类: 第一类,求消灾免难,保全家平安。这个自然也是合情合理的要求。好象小孩遇到危险了,自然只有求爹喊娘,而当父母的必然要帮忙。佛菩萨是众生的父母,我们有灾难,当然要求他。 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切事情都可以念佛求保佑,求得到解决,除了做坏事。”我们看,这个范围该有多宽?除了做坏事不能求佛菩萨,其他一切事情都可以求。《普门品》上说,求男就得男,求女就得女,还不是一般的男女,得到的是福德智慧之男,得到的是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敬爱,又有很好的品德。这绝不是随便讲的,只要我们认真求,都可以得到。《楞严经》上说:“求富贵得富贵,求长寿得长寿。”这都是真实不虚的。许多人正是这样做,得到好处。消灾免难,得到了利益。因此,对佛法生起了信心。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佛陀出世度众生,他的根本目的不是这些,这个是教化众生的方便法门。佛经上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欲,就是五欲:财、色、名、食、睡,众生都想得到。佛菩萨为化度众生,总是先满足众生的正当的要求。“后令入佛智,”然后逐步引导他们进入佛的正知正见。也就是让我们这些凡夫尝点甜头,得点利益,才会生起信心,才会进一步认真地学习佛法,逐步提高我们对佛法的认识,更进一步才会使我们的思想提高到要了生死,出轮回,成佛道,度众生的境界。我们必须弄清楚,要求消灭灾难,保全家平安,并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把它当作学佛的目的,那就错了!佛经上有一个比喻:就像把一颗价值连城的珠宝去换了一个糖来吃,这样太不划算了。 第二类,为了求无病无痛,健康长寿。娑娑世界的众生,病苦的折磨是很厉害的。也有不少人因为病苦认识到人生苦恼而学佛、念佛;也有不少人因为念佛,疾病痊愈而增强了信心;也有不少人因为信佛、念佛,而得到健康长寿。这是什么原因?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法身,就是“阿伽陀”药。“阿伽陀”,意为“普去”,普去众生一切病,是万病总持,一切病都能治疗。我们希望无病无痛,健康长寿,当然可以满愿。但这也并不是佛陀度众生的本意。因为,纵然让你活到120岁,也不能了生死,出轮回。 还有一层道理,学佛的人清心寡欲,饮食清淡,加上戒杀,放生,种了一些善因,自然获得健康长寿的果报,但这只是学佛的付产品。我们学佛的人不应该去追求它,即使得到也没有用处。我们学佛的目的是要了生死,出轮回,追求健康长寿有什么用?所以,求无病无痛,健康长寿,不应该作为学佛的目的。 第三类,为了求神通。有些学佛的人,喜欢追求特异功能,拼命要学神通,认为这个才是学佛的目的。其实是错误的。因为神通只不过是修行的付产物,妄想去掉,障碍消除,业尽情空,心如明镜,自能照天照地,无所不见。所谓“无碍之谓通。”心无障碍,便得神通。但是,得到神通,并不能了生死,出轮回。邪魔外道,以及灵鬼,都有神通,依旧沉沦六道,无法出离。可是有些学佛得人,到处寻访异人,追求神通,往往误入歧途,甚至走火入魔,见神见鬼,如癫如痴,给自己和家庭造成种种烦恼痛苦。历来许多有大神通的高僧,教化众生,从不谈神奇,总是从最平实处下手,持戒修行,净化身心,才能了生死,出轮回。同时告戒行人,纵使得到神通,一有贪著,便会受害。这是我们应该牢记和遵循的。 第四类,为了修来世,想下辈子过好日子,享点福。这些人感到人生太苦,实在不想再活下去,想好好修行,积累福德,下世有好日子过。这种想法从根本上讲,对生死的苦,轮回的苦,还是没有搞清楚。虽然他感到人生很苦,但并不想出轮回,还想再来婆娑世界享福报。这些人遭遇不好,环境恶劣,感到很痛苦,这些当然也是苦,但并不是人生真正的苦,这些苦与根本苦(轮回苦)比较起来就算不得什么了。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众生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生死死了无穷期,这本身便是一大苦!一般不懂佛法的人认为死了死了,死了就了了,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死了还要去投生。变人就很苦了,到三恶道就更不用说了。生生死死,在六道轮回里转来转去,永远出来不了,生死轮回,既无起点,也无终点,轮回不断,永无止息。在座的人,在过去生中,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等,都去过了。当然也种了善根,今生才得变人,才闻佛法,这是很不容易的。再一转下去,要哪一世才能变人,才能再听佛法,就很难说了。从根本上说,我们今生学佛、念佛,当然就是修福德,修智慧,种下善因。如果我们不把它作为往生净土、了脱生死的资粮,而用来求下世福报,虽然肯定求得到,但到了下世大富大贵,贪恋五欲,尽情享乐;殊不知福报越大,造的恶业也就越大。到第三世福报享完了,恶业却造就了,就把自己送到三恶道里去了。所以,佛教叫做“三世怨。” 莲池大师有段开示说得很好。他说,他观察历来当大官的,又有学问,又有才华,多数都是过去生中修行的出家人,并且修持得很好。但他们没有把功德用来求生净土,就变成下一世的荣华富贵了。这些人中的十分之九的人入胎就迷了,尽惰享受。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够保持清净心,继续修行。这说明投胎以后能够不迷的人太少了。印光大师讲过一段公案:清朝末年,有三位书生上京求名。参加殿试,江苏彭蕴章,中了状元;云南人何桂清得第二名榜眼;陕西人张费得第四名传胪。三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原来,彭还记得前生的事情,对他们说:“我们三人前生都是出家人,同在一个庙子参禅。”何桂清官运亨通,担任了两江总督,与太平天国军队打仗,为了保全个人性命,把精锐部队调来保卫自己。当时,前线节节败退,他就想跑。当地士绅苦苦挽留,他便叫卫队开枪打死了十几人。士绅们就告皇帝,立即把何抓去砍了头。张费做过咸丰皇帝当太子时的老师,后来奉派为钦差大臣,与回族军队谈判,被诱杀身亡。何、张二人都是凶死,必然堕入恶道。这三人前生中善因,但入胎都迷了,这一世没有一人学佛,都是尽情享受荣华富贵,造了种种恶业,下一世,遭受恶报。 上面讲的四种类型的学佛目的,都是不正确的。那么,人们学佛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只有“真为生死,”才是学佛的正确目的。 真正为了了脱生死,出离轮回,这是释迦佛出世的大愿,是佛陀出世的大事因缘。 为什么一定要了生脱死呢?因为生死轮回太苦了。先说人生的苦,佛法说人生有八苦,实际上不止八苦。八苦是基本的苦,人人都免不了的。 生苦--当婴儿的时候,我们记不得了。但我们看新生的婴儿都在哭,没有笑的,可见那个日子不好过。还有一层很重要的道理,佛经上说:“生为苦本。”我们这个躯壳是一切苦的根源,病、老、死,种种苦难都因它而来。 老苦--在座的诸位六十岁以上的同修都能体会到。 病苦--不少人都有这种经验,疾病对我们身体、精神的折磨,医药费用的担负,都能体现出痛苦。 死苦--虽然我们还没有直接经验,但从亲朋好友死亡的情景,可以理解、感受到一部分。这是再有地位,再有金钱也免不了的。 爱别离苦--我们的亲人、好朋友常常会出现生离死别的痛苦。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曾感慨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怨憎会苦--冤家对头,你讨厌的人,憎恨的人,偏偏要聚会在一起,想摆脱也摆脱不掉。从三世因果的观点来看,你前世的冤家对头,往往正是今天的亲属。 求不得苦--人生欲望无穷无尽,不可能完全满足。求不得苦是人人都不可免的。报载有个美国富翁服药自杀,说明金钱也不是万能的,富翁也有求不得苦。 五阴炽盛苦--“五阴,”就是五种覆盖我们思想的东西,即色、受、想、行、识。色,就是物质世界,包括我们的肉体。我们的肉体,佛法里称作:“色身。”受、想、行、识都是我们的精神状态。人,就是五阴合成而成,就是精神、物质的结合体。五阴炽盛,即是身心的苦恼十分剧烈。贪、嗔、痴、财、色、名、食、睡,种种妄想,欲火燃烧,促使人们去犯下杀、盗、淫、妄的罪恶,要想罢休也难罢休。 这八种苦是最基本的,人人都免不了,不过有轻重不同而已。学佛从哪里下手?就是从观察人生的苦下手。若不知道人生有这么苦就不会想学佛。我们要通过观察自己的苦,确确实实了解人生就是苦,这样才会与佛法接近,佛法就是解决人生根本苦。让我们出离生死苦海的学问。观察了人生的苦,还要进一步观察轮回的苦。因为人生的苦与轮回的苦相比较,人生的苦只是小苦,轮回才是大苦。三界内有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是三善道。阿修罗有神通,有福报,但好斗,他们是善恶夹杂,可以归为善道,也可以归入恶道。这三道以外是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 六道轮回出不了因果规律。修十善,造十恶,是六道轮回的业因。而六道轮回就是十善十恶应得得果报。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客观规律。因果贯穿三世,不要说我们凡夫,连罗汉以上的圣人,都要受因果规律的制约。 在六道当中,得人身很不容易,失人身很容易。所以释迦佛当年在地上抓起一把土起来,告戒弟子:“得人身就如手上的土,失掉人生就如地上的土一样。”这绝不是随便举的比喻,这是佛以慧眼观察的实相。这说明了“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若堕入地狱,动辄就是千年万年。地狱的苦我们无法想象,从《地藏经》的叙述可以了解到的一点点,那绝不是寓言、神话,那是佛以慧眼亲见并如实叙述出来的。畜生道的苦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修菩萨行的人,“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思念地狱的苦,发起救他们的心。地藏菩萨发起“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伟誓愿,直至现在,仍在地狱普度众生。所以三恶道实在是苦不可言。即使是三善道,天道享乐,寿命长,但福报享完还是可能堕地狱,并且正因为天道福极太好,只知享乐,不想学佛。佛经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没有说:“天身难得”。说明了要知道人生的苦,才能生起学佛心,才能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才能成佛。佛陀是在人间度众生,而不在天道度众生。历代修学的圣者,都是在人间修成的。说明天道修行很难,只是享福报,福报享完,必然堕落。人生当然是苦多乐少,所谓乐就是享福报,享福就是消福,就是造业。结果,一些人福报享尽了,恶业也随之造就了。种了什么因,就该得什么果报。人生一旦醒悟了,可以修行,可以成佛,可以了生死,脱轮回;如果,不醒悟,是极危险的,很容易堕入三恶道。至于阿修罗道,善恶夹杂,也很危险,恶因种多了,下一世也会到三恶道去受恶报。 总的来说,众生在六道轮回中,生生死死,无有了期,这是最大的苦,所以佛陀教育我们:必须了生死,出轮回,成佛道,度众生。这便是诸佛出世的大事因缘,这便是学佛的真正目的。这一点一定要有明确的认识。 为什么净土法门的纲领第一句明确提出“真为生死”?因为这是目标问题。如果目标错了,南辕北辙,学佛就枉学了!所以必须把学佛的目的弄清楚,这是首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