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一女结婚,说“入洞房”“闹洞房”。“洞房”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新房
“洞房”一词很早就出现了,但起初并不是指结婚用的新房。相传汉代大才子曾有一首《赋论》的诗,描写的是失宠的陈皇后得知汉武帝答应将来要死,于是苦苦等待。然而会晚了,又不见君王的宠幸,于是独自徘徊,只好“挂明月照自己,洞房一夜。”这里的新房不是指刚结婚的新房,而是指幽深豪华的卧室。北周时,庾信《唱舞三河》诗中有一句,说的是洞房花烛明,而不是新房。在唐代,“洞房”一词被频繁用来指男女相爱的地方,以此来形容“闺房之恋”。如“落叶流向玉台,寒秋洞房夜开”(沈全琦《古歌》),“别吹羌笛吓邻里,别用琵琶闹洞房”(乔《倡女走》)都是例子。这些“洞房”不仅仅是指新婚卧室的词语。由于盛唐时期佛教的流行,洞房也被用来指和尚的山房。王维有诗“洞房藏深竹,清夜闻春光”(《兰若留道师》)。
直到中唐时期,洞房才逐渐扩展到婚房。诗人朱清玉在《试张继水部》诗中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天明访姨妈。”《古今小说·于今怒打情郎》:“二人拜天地,拜夫母,然后礼毕,送回洞房吃喜酒。”洪深《富家之迷》第二幕:“二十年前,男女进洞房后总谈爱情。”宋代诗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有一句流传后世的名句“洞房花烛夜,要做第一回”。此后,洞房逐渐成为新婚夫妇对新房的专用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闹洞房的习俗
传说闹洞房是关中灞桥地区农村婚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郎新娘和村里的一群年轻人,大大小小,开怀大笑了三天。一般婚礼当天,新郎新娘都怕没人在洞房闹事。因为如果这个洞房没人闹,说明主人老家不好,没人对付你。如果太过分了,人们会受不了的。闹洞房有两种方式:“文闹”和“武闹”